□ 記者 唐冰
路遇不文明現象,動動手指,就能反映給城市管理部門。如今,延安市寶塔區市民群眾只要通過全民城管微信小程序,就可對身邊亂象進行隨手拍、隨手傳、隨手連,讓城管變“眾管”。
而接收、受理這些信息的,正是寶塔區于2019年10月組建的西部首個區縣級新時代城市數字治理融合指揮中心(以下簡稱“城指中心”)。
“城指中心將人工智能、視頻巡查、全民城管、陽光政府、數字寶塔等信息系統進行連接,把涉及城市治理的城市黨建、防火防汛、公共安全、文明創建等資源進行有機融合,真正形成連接群眾與政府服務的融合紐帶。”寶塔區城市運行管理融合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延安市全民城管微信小程序用戶已超30萬人,每天點擊量超過6000人次,累計上報案件2.2萬件,處置率和滿意率均達95%以上,真正做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
在寶塔區城指中心大廳,城市各個角落的實時狀況都在碩大的電子屏上一目了然,全區各社區運行中的各項信息數據,也可以通過這里聯系處理。
向陽社區是延安的“東大門”,共有老舊小區25個,涉及46棟樓1848戶居民。由于小區建成時間早,一直以來,內部建筑性能退化,配套設施缺失,公共空間匱乏,道路交通擁擠,安全管理堪憂,社區文化缺失制約了居民生活質量與幸福感的提升。
“以前有些小區只有一棟樓或者幾棟樓,每個小區門口只安排一個門崗,根本談不上物業服務,加上小區面積小車輛無法回轉,很容易造成交通擁堵,群眾生活體驗差。”向陽社區黨支部書記韓慧介紹,2019年,向陽社區被確定為寶塔區重點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后,以“街區化”“社區化”“共治化”“智能化”為切入點,通過拆墻并院相互聯通,搭建人文景觀、綠化美化、配備果蔬超市、建設共享餐廳、康養中心等,在小區打造了集購物、餐飲、文娛、康養為一體的綜合性便民服務網絡。
3月31日上午10時許,社區居民王世昌正在向陽社區服務中心二樓的老年合唱團教室里帶著學員們練歌,而這些學員大多是退休賦閑的老年人。王世昌說,這兩年向陽社區變化很大,“老舊小區改造成果,我們很滿意”。
“院子大了,資源多了,交通方便了,物業也愿意進來了,社區居民的生活體驗一下子就提升了起來。”韓慧說,為更好地服務群眾,向陽社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打造了新的社區文明實踐站,建設起“一家兩廳四站”服務部室,即紅色黨建之家、共享餐廳、融合服務中心以及平安驛站、康養驛站、青春驛站和活力驛站,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實用、更多樣、更溫馨的服務,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活力。
社區是城市最基礎的單元和細胞,與每個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何讓社區生活更美好,子長市瓦窯堡街道辦袁家溝社區也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白墻上掛著手作、桌子上擺著古箏、乒乓球室里人聲鼎沸,樓上還隱約傳來合唱團的歌聲……這是4月1日記者在子長市瓦窯堡街道辦袁家溝社區的所見所聞。
“這幾年真的變化明顯,社區里環境變好了、治安好了,最主要的是還能彈琴、唱歌、跳舞、看電影,業余生活很豐富,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很充實。”社區合唱團成員說著社區的變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袁家溝社區成立于2017年,下轄面積約3.1平方公里,服務居民3765戶14650人。社區成立后,不斷深化“同一座城、同一個家”黨建工作,全力打造貼心、暖心、開心、舒心、安心的“五心”家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這些舉措改善了群眾生活,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數。
“我們率先實現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以‘大黨委’建設為抓手,構建區域共建體系,建立完善社區網格黨小組,成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支部2個。建立轄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相互通報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有針對性地解決社區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元主導、多元參與’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社區工作人員說。
在創新服務品牌方面,袁家溝社區還建成多媒體功能室、康復室、古琴室、圖書室、理發室等18個功能室,定期組織社區志愿者開展理發、授課等義務活動,持續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