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回升,目前,我省小麥由南向北陸續拔節抽穗,達到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據省植保總站專家介紹,截止4月12日,全省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漢中、安康、商洛7市發生小麥條銹病蟲害,為2010年以來第二重發年份,面積達144萬畝,預計全年將發生近千萬畝。為遏制條銹病等病蟲害傳播,農業部門要求發生小麥條銹病蟲害的7個市區,抓住未來15天的關鍵期同時啟動防治工作。要堅持治早、治小,前移防治關口,開展全面普防,做到“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田”,同時推廣大型植保機械和無人機防治技術,推廣農藥減量增效集成等先進技術,推行“一噴三防”技術,做到一次噴藥,達到多重效果。
陜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站長范東晟:“小麥條銹病是一種氣流性的病害,傳播速度特別快,用好最關鍵的時間,打好病蟲防控攻堅戰,確保我省夏糧糧食生產安全,奪取夏糧豐收。”(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欣宇)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