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26.99億元,同比增長18.5%,居全省第一;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2%,居全省第一;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49億元,同比增長41.6%,居全省第一。
這一組亮眼的數字,來自咸陽市4月20日發布的一季度全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報告,是咸陽市堅持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在全省各地你追我趕抓發展的態勢下,咸陽何以能實現量質齊升,取得這樣傲人的成績?
抓項目 強動力
4月7日,記者走進咸陽市西鳳特種中高壓電纜生產基地,自動化的生產線在電腦控制下高效運轉。這家從廣東引進的民營企業去年6月正式投產,當年產值即達8700萬元,生產的110kV高壓電纜填補陜西高壓電纜空白。“盡管近期銅原料價格上漲帶來不利影響,但產品銷路好,今年計劃完成2億元的產值。”項目負責人林錦田說。
抓產業項目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關中協同創新、實現富民強省強市的關鍵。只有通過大量的項目簽約、投資落地、開工,才能形成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去年,在全省重點項目觀摩活動的帶動下,咸陽市把新項目的謀劃儲備工作,作為止滑促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抓手。他們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方向,在項目前期的謀劃、選擇上下功夫。
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舉辦“百企進咸投資興業”大會,咸陽市吸引了海內外200多家企業簽約項目。
敏華控股首席投資官林建藝說,考慮到西北廣闊的市場及“一帶一路”的便利性,他們決定選址咸陽,作為企業的西北總部,計劃投資超過50個億,未來能吸納超過1萬名工人,年產值在10億美元左右。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通過堅持龍頭帶動和產業鏈配套相協同,一批電子顯示、高端裝備制造以及食品醫藥企業落戶咸陽,為咸陽市今年的“增量提質、高點開局”打下了良好基礎。
找差距 補短板
抓項目要有開闊的眼界和思路。
針對抓項目不平衡、協同創新不夠、投資強度和效益不高等問題,咸陽市決定通過項目觀摩,找差距、補短板,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真正把高質量項目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去年以來,咸陽市堅持季度觀摩項目制度,通過現場檢驗、實地督查,對項目進行把脈會診、集中推進。
3月22日8時,由咸陽市委書記楊長亞、市長衛華率領的咸陽市2020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觀摩團統一乘車出發,赴渭城區、乾縣、禮泉縣、永壽縣對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觀摩。
“通過觀摩,發現我們縣域經濟在發展中存在不足和差距,比如產業結構、創新驅動方面還有欠缺,企業聚集還不夠,輻射帶動作用發揮還不充分。”在乾縣參觀新材料科技產業示范園時,一名隨團人員告訴記者,觀摩可以學到其他縣區好的理念思路和工作方法。
3天時間,13個市區縣和3個園區,觀摩重點項目32個,項目覆蓋高端化工、機電設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商貿物流等各大領域行業。
在觀摩后召開的點評座談會上,楊長亞要求,要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力戒“庸懶散慢虛粗”,崇尚“勤快嚴實精細廉”,人人謀實事、個個做實功,以“釘釘子”精神掀起一波又一波項目引進和建設熱潮。
優服務 促落實
3月22日,旭光科技咸陽項目生產車間打破沉寂,一臺30kW的晶體生產設備點火爐膛內升溫亮起,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投產階段。“投產比預計早了4個多月,這主要得益于相關部門貼心的服務。”咸陽旭光晶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濤說,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總產值2.1億元,預計稅收1800萬元,將吸引激光晶體相關上下游產業在咸陽聚集。
推進項目建設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咸陽市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協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規劃和政策供給,健全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著力改善發展環境。
“百企進咸投資興業”大會后,咸陽市要求各級各部門聚焦“服務”二字做文章,奮力做到政務服務最高效最貼心、政策服務最便捷最規范、法治服務最公平最放心、人文服務最守信最包容、城市服務最完善最宜居,用一流營商環境為重點項目推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在重點項目落地上,咸陽要求市級領導常態化包縣市區、包項目、包企業,促建設、促生產、促銷售;明確380個重點項目、103戶培育納規企業、108戶重點工業企業由市級領導包抓。
“包抓園區的領導定期來企業調研,了解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我們協調職工食堂,解決停車難問題。” 豬八戒網咸陽園區總經理康博說,這些事情雖小,但讓我們感受到了當地對民營企業的關懷。截至4月22日,該園區已經吸引72家企業入駐,園區招商率達95%以上。
“點對點”的精細化服務,極大促進了項目的落實。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咸陽市新建市級重點項目開工率67.38%,為歷年最高。
目標在前,責任在肩。咸陽堅定事在人為的信心和決心,全力以赴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記者 董渺 劉坤)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