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唐冰)7月29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系列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楊凌示范區成立24年以來,農業援外技術培訓已覆蓋110個國家,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已成為陜西乃至中國農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今年是楊凌示范區成立24周年。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介紹,24年來楊凌始終著力推進農業全方位開放,國際交流合作影響廣泛。其中,高標準建設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緊緊圍繞“交流、培訓、示范”核心功能,啟動了4個方面12項重點項目,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上合組織國家區域農業合作網、國際合作多語種翻譯服務中心建成運行。
一直以來,楊凌示范區著力推進區校一體融合發展,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教學與科研單位的實質性合并,為國家科教體制改革開創了先河。目前,楊凌示范區每年引進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100多人,駐區科教單位新增兩院院士3名,農業科教人才增加至7000多名。
在廣泛開展農業國際交流合作方面,楊凌示范區已建成13個國際科研創新合作平臺和8個國際合作園,組建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農業援外技術培訓覆蓋110個國家,培訓國外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3000多人。與世界糧農組織、聯合國環境保護署等國際組織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楊凌示范區始終著力推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示范推廣效應持續擴大。探索形成了大學試驗站、產業鏈、科技特派員、科技培訓、媒體、展會等6種示范推廣模式。先后在甘肅、寧夏等18個省(區)布局建成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350個,科技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累計推廣效益1910億元,受益群眾達9000多萬人。目前,楊凌種子產業園已建成投用,種子年交易額約8億元,占陜西省年交易量的50%,楊凌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農牧良種集散地之一。
“鄉村振興引領和示范是國務院賦予楊凌的重大使命,也是楊凌的重要職責。”黃思光表示。
據悉,“十四五”時期,楊凌示范區將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旱區農業戰略科技力量,打造旱區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高地。同時,不斷提升示范推廣能力,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建設,積極開展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堅持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通過區校融合、人才建設及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實踐出特色、出經驗、出示范,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楊凌樣板。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