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魚河鎮大力發展大漠蔬菜產業。圖為航拍的該鎮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資料照片)。
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全國兩會時間開啟。在這個充滿希望、備受矚目的春天里,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肩負使命,信心滿懷地踏上履職之路。
懷揣著民情民意,陜西代表委員們精心準備議案、建議、提案,建民生之言,謀發展之策,展現了堅定的政治擔當和深厚的為民情懷。
關鍵詞 為黨育人 科學精神 開放辦學
趙祥模代表: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大學的使命,就是為國家發展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如何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是我關注的重點,也是認真履職的著眼點。”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業大學校長趙祥模說。
“要將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趙祥模認為,要把握正確辦學方向,強化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努力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校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的培養,既要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又要打造更多高水平科研平臺,通過開展有組織的高水平科研活動,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和高層次人才。”趙祥模說。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使人才培養更加契合社會需求?趙祥模說:“高校要堅持開放辦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區域經濟建設主動作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機制,努力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關鍵詞 公平正義 司法公開 陽光司法
鞏富文委員: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全國政協委員、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表示,人民法院要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嚴格依法辦案,正確適用法律,公平公正裁判,讓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鞏富文說,人民法院要緊緊抓住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上務實功、求實效,依法嚴懲涉黑惡、涉食品藥品、涉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行為,讓群眾放心出行、安心經營,守好“舌尖上的安全”,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一個個具體案件的公開公正審理,是讓社會公眾感受公平正義、信仰法治權威、崇尚法治精神的直接手段。鞏富文表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必須推進司法公開、陽光司法,按照法律規定應當公開的全部公開,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典型意義的主動公開、集中發布,引領社會風尚,讓摔倒了敢扶、需救助敢幫、遇危險敢救和對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敢勸等善行義舉蔚然成風。
關鍵詞 深化改革 普惠醫療 家庭醫生
壽錫凌代表:推進分級診療保障群眾健康
健康是重要的民生福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作為來自醫療衛生行業的人大代表,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院常務副院長壽錫凌將目光投向如何增強群眾醫療獲得感。
“近年來,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仍有待提高,分級診療制度和體系還應進一步完善。要繼續深化改革,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推動普惠醫療,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壽錫凌說。
壽錫凌表示,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推進分級診療、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要加強政策宣傳,讓群眾了解家庭醫生在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治以及健康管理等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增強群眾主動簽約的意愿。要加強家庭醫生隊伍建設,建議多部門聯合出臺方案,實行配套措施鼓勵基層醫療機構引才、育才、留才,定向培養鄉村醫生、社區醫生,壯大家庭醫生隊伍;注重業務培訓,提升家庭醫生的臨床診療服務能力。要加強預約制度與信息化平臺建設,將線上咨詢診療引入家庭醫生常規化診療,讓群眾足不出戶就醫看病,享受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
關鍵詞 產業振興 制定標準 建設品牌
昝林森委員:完善“土特產”產業體系
產業興則農村興。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土特產”類型多樣。全國政協委員、省林業局副局長昝林森說,要持續推動“土特產”產業發展,真正發揮“土特產”作用,讓“土特產”更好服務城鄉、助農致富。
“要構建‘土特產’理論體系,為科學界定‘土特產’、推動‘土特產’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昝林森認為,要制定“土特產”產品清單,對全國不同區域的“土特產”資源狀況進行摸底調查,編制“土特產”資源名錄,為今后“土特產”有序開發奠定基礎。
昝林森介紹,目前,各地“土特產”開發和生產基本以小作坊為主,市場準入門檻比較低,缺乏科學的工藝流程、生產標準。他表示,要根據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在突出特色的基礎上,規范“土特產”的生產過程和產品行業標準。對于生產規模較小但很有特色的“土特產”產業,可以開辟專門的市場準入渠道,支持其發展壯大。
品牌是產品的名片。昝林森建議,加強“土特產”產品品牌體系建設,加強對“土特產”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記者 甘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