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李彥伶 殷博華 劉凡銆
實習記者 馮倩楠 李濟樸
3月16日,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與會常委、委員們圍繞“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過去三年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壓力巨大。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系列疏堵點、緩痛點、破難點政策措施,極大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省政協委員、陜西江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禮建議,應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機制,引導和支持國有企業、政府相關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對重點民營企業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對重點產業鏈以及“卡脖子”領域,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合作協同攻關。“此外,還應建立營商環境倒查機制,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預期性,讓民營企業家有安全感、認同感,提振信心、共促發展。”
聚焦全省“三個年”活動和“四個經濟”等重點工作,結合近期在廣東實地考察調研的收獲,省政協常委、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周玉峰說,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重申“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切中民營企業關切,為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指明方向。
“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更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周玉峰建議,要學習借鑒廣東等地為創新“松綁”、為監管立“標尺”,完善營商環境建設立法等經驗做法,根據我省實際取長補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針對優化營商環境,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說,過去在招商工作中往往存在“大企業招不來,小企業看不上,來了不好好對待”等問題,為此建議,優化營商環境關鍵要從根本上解決好思路和觀念問題。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土壤、空氣和水,一樣不能缺少。”省政協常委、渭南市副市長、渭南市工商聯主席張開建議,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強監管的“加法”和服務的“乘法”,以主動服務、優質服務更好地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曉馳認為,要把握好政商交往標尺,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持續提升服務能力水平,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不斷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真正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在政治上有榮譽、在社會上有地位、在發展上有奔頭、在權益上有保障。
“做強民營經濟重在營商環境。”省政協常委、省總商會副會長、陜西華鼎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賢樂認為,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對民營企業多服務、少干預,多關心、少指責,多支持、少設障,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良好的市場環境、規范的法制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和諧的輿論環境,讓民營企業放開手腳,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工業大學校友會副秘書長孫武斌建議,打造一批行業品牌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企業,不斷推動全省民營經濟創新能力的提升。
“擔當是企業家精神的底色,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素。”省政協常委、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胡建波認為,民營企業家首先要有“自己人”的自覺意識和身份認同,轉變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為社會創造價值,也履行社會責任。
省政協常委、陜西盛世美居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范保強表示,要堅持黨建引領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引航、筑基、賦能,講政治、樹正氣,弘揚企業家精神,增強家國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做到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