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婧 實習記者 馬尤翼
5月25日,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落幕。這場為期5天的盛會以“絲路融通·開放合作”為主題,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位國外嘉賓、29個國家部委、中央企業、協會以及國內29個省區市組團參會,達成一系列國際合作共識與務實成果,成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際合作:
絲路“朋友圈”擴容升級
走進絲路優品展區,各展區布置別具一格,展品琳瑯滿目,現場人頭攢動,觀眾紛紛駐足欣賞、品嘗、購買。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展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一級巡視員祝賀香熱情地向客商推介新疆優質產品:“新疆加工的番茄品質極佳,長絨棉享譽全球,‘汗無痕’襯衫備受消費者喜愛。”她表示,作為本屆絲博會的主賓省,新疆展示了十大產業集群成果,希望借助展會平臺讓新疆優質產品走向世界。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參展商烏魯布科維奇說:“今年,我們帶來了面制品、山核桃醬等特色產品,希望中亞美食能走進更多中國家庭。”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副所長山田智子說,前八屆絲博會我們均拿到了訂單,今年將重點挖掘區域市場潛力,幫助企業拓展西部市場。
“截至5月25日凌晨,本屆絲博會線下參觀人數突破22.5萬人次,‘在線絲博會’網站點擊量超過810萬人次,線上絲博會注冊展商2711家、展品4672種、專業觀眾2.9萬人,在線商務匹配推薦展商151萬次。展商數量、展品種類、展品質量、專業觀眾、商務匹配均再創新高。”在絲博會成果發布會上,省商務廳廳長楊淼介紹說。
科技創新:
見證“民生溫度”與“硬核突破”
從智能按摩椅的“民生溫度”到增材制造的“硬核突破”……在本屆絲博會上,處處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創新與變革。
“太舒服了!”在福建省展區,參觀者爭相體驗搭載著4D按摩機芯的智能按摩椅,感受“AI穴位偵測+動態軌跡規劃”的“黑科技”。據奧佳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樊娜介紹,這款按摩椅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用戶體征數據,結合AI算法動態調整按摩軌跡,模擬專業理療師手法,精準度可達毫米級。
科技創新,關乎民生福祉與國家未來。“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生物醫療、能源動力、汽車及文創等領域。”在科技創新展區,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楊鋒介紹說,我們通過3D打印技術,可實現精密復雜零件、大尺寸構件、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的打印,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為制造強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本屆絲博會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目標,突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展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發展成果、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發展成就,并匯集了國家能源集團、三峽集團、國家管網等256家企業參展,展品涵蓋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等前沿領域,彰顯了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文化融合:
用“新視角”講好陜西故事
手拿箭矢,排隊投壺;熊貓合影,萌趣互動;AI沉浸,穿越大秦……在本屆絲博會上,首次設立的文旅消費展讓觀眾在流動的文化盛宴中深度感知陜西文旅的魅力。
“俺們榆林還有個鎮北臺,它是萬里長城的第一臺……”5月23日,在文旅消費展榆林展區,一位陜北說書人通過說唱方式,將陜北地區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風土人情等內容娓娓道來。
“怪不得《黑神話:悟空》讓陜北說書出圈了,現場聆聽真的粗獷豪放,我感覺穿越到了黃土高原。”來自河南的參展商林輝說。
文旅消費展不僅是三秦民俗文化的視聽盛宴,更是“傳統文化破圈”的主戰場,兵馬俑盲盒、碑林書法潮T、華服主題手辦、禪茶雅集套裝……千余款“把陜西文化穿在身上、捧在手里”的文創好物,讓國潮控、手辦迷“挪不動步”。
第一次來西安旅游的漢服愛好者齊薇薇在各個展廳來回切換。她先在“藥王故里”銅川展區體驗古法藥膳品鑒,又到寶雞展區接連購買了幾款社火臉譜文創包袋。“這些文創精美,盡顯長安風雅,一次打卡了所有‘寶藏’,來絲博會可太值了!”
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文旅消費展匯聚了陜西、北京、廣東等地的70余家文旅企事業單位參展,通過“場景化展示、互動式體驗、全鏈化對接”策展理念,規劃文旅主題、文娛演藝、非遺國潮、賽事四大板塊,著力打造“展銷一體”的文旅產業鏈對接平臺,推動文旅產業全鏈條、全要素整合,促進“文旅流量”向“消費增量”的高效轉化。
從駝鈴古道到數字絲路,從文化交融到創新共生……第九屆絲博會作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和平臺,以“國際視野、科技底色、文化靈魂”為內核,為參會者帶來一場國際經貿與文化交流的盛宴。未來,絲博會將以更加開放之姿,續寫新時代絲路傳奇。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