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研究所與延長石油集團合作,在榆林成功開展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工業試驗,其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催化劑性能和反應過程的多項重要參數超過設計指標,總體性能優于實驗室水平。
據了解,該技術基于大連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蓮研究員團隊取得的“合成氣高選擇性轉化制低碳烯烴”OX-ZEO原創性基礎研究成果(2016年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當年被評為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該成果摒棄了傳統的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氣變換制氫過程以及中間產物(如甲醇和二甲醚等)轉化工藝,從原理上開創了一條低耗水(反應中沒有水循環,不排放廢水)進行煤經合成氣一步轉化的新途徑。
這次試驗的成功,進一步驗證了該技術路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將為我國進一步擺脫對原油進口的依賴、實現煤炭清潔利用提供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
長期以來,延長石油集團與大連化物所聚合創新資源,打通產學研用各環節,開展了從基礎研究、實驗室研究,到中試研究、工業化放大全鏈條的創新合作,推動合作領域從技術層面向人才流動、平臺聯動、資本撬動拓展。雙方累計實施探索性項目34個、中試及產業化項目8個、工業示范項目6個,樹立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
下一步,延長石油集團將持續強化與大連化物所的戰略合作,盡快將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產業化。(程靖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