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追回醫保基金919.56萬元
日前,西安市紀委監委機關會同市衛健委、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等14家牽頭部門公布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工作的成果。
暫停醫藥機構服務協議179家
解除醫保服務協議95家
處理機構1303家
西安市衛健委對全市4416家定點醫療機構現場檢查,覆蓋率98.22%,現場檢查定點藥店4119家,覆蓋率100%。全市共暫停醫藥機構服務協議179家,解除醫保服務協議95家,處理機構1303家,追回醫保基金合計919.56萬元。
責令15家食品經營主體停業整頓
30余家學校食堂整改
西安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等部門共出動檢查人員5976人次,檢查學校食堂、小飯桌及周邊餐飲單位共計4200余家次,食品生產企業及食品小作坊38戶次,檢查食品經營單位4042戶次,檢查網絡食品經營主體309家,下架封存問題食品5公斤、責令停業整頓15家,責令整改學校食堂30余家;通過雙隨機檢查1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4家保健食品經營企業。對西安玫瑰園飲用水有限公司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行為,給予沒收違法所得1384.6元,罰款50000元的行政處罰。
涉嫌“掛證”
1858名一級注冊建造師、監理工程師被公示
西安市住建局建立監督員、執法中隊、執法科室三級執法監察網絡,對98個暫時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進行抽查,并對2個無證銷售項目進行了行政處罰;組織開展住房租賃中介機構從業人員業務培訓,發布了《住房租賃合同》《房屋居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起草了《西安市關于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管理的實施意見》。聯合市網信、市場監管、公安、稅務、金融、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等單位,對房屋租售15家中介亂象進行督導,先后約談了2家中介機構負責人;對1858名涉嫌“掛證”的一級注冊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進行網上公示。
對830個環境違法行為立案查處
移送公安案件19件 拘留13人
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加大群眾投訴查處力度,切實保護群眾生態環境權益。共接到12345市民熱線轉來環保類投訴、12369環保微信、網絡公眾舉報平臺投訴等10430件,辦結9612件。以治污為主,實施精準識別、精準整治,嚴防“一刀切”。截至目前,納入年度清單的769戶“散亂污”工業企業已完成整治767戶,其中提升改造239戶,關停取締528戶。
出動環境執法人員27292人次,檢查企業11419家,對830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處罰754家次,實施查封扣押企業200家,停產限產12家,移送公安案件19件,拘留13人,移送司法機關案件2件,公開曝光違法環境問題2起,約談企業67家次。積極推進協調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申報工作;組織水務、城管等部門,對黑河金盆水庫等9個市級地表水水源地85個環境問題進行“回頭看”,督促納入生態環境部2019年整治清單的藍田灞河縣級水源地加快整治進度;召開鐵腕治霾工作專題會議,對清單任務進展情況進行集中通報。
排查72708戶貧困戶
24.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西安市水務局按照省河長辦《關于對水利部2019年第二輪督查暗訪問題的督辦函》要求,對相關問題進行現場督導核查。督促閻良區、航空基地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內容和進度。閻良區對涉及違建的150平方米管理房進行了全面拆除,對130立方米亂堆進行全面清理。委托第三方對8個涉農區縣52個農業灌溉水源水質監測點進行取樣化驗。對西安市72708戶貧困戶、24.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進行排查。
整治“吃拿卡要”等問題
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西安市行政審批局對企業群眾反映問題第一時間研究處理,及時通報處理結果,嚴肅責任追究。對占道、挖掘、燃氣經營許可等高頻審批事項開通網上審批,逐步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政務數據有效匯聚充分共享,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優化政務服務電子監察系統,將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等重點環節納入監察,為行政審批、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設置從抽號開始到發證,包括事項的受理、辦理、收費等全流程監控,從內部規范各部門審批行為。
探索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設置包括按時辦結、“最多跑一次”、一次性告知、增加審批條件等33項測評內容,為行政審批、政務服務增加“用戶評價”和“售后服務”環節,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從外部倒逼各部門提高服務效能。 華商報記者 任婷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