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監督檢查,將加裝電梯、養老應急呼叫器、無障礙的盲道(坡道)設施、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適老化設施列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疇。
12月25日上午10時,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民政廳副廳長郭惠敏、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曹天剛、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調研員蘭興利、省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處處長師中榮、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彭地軍出席,介紹陜西省推進養老服務發展有關情況。
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11508個
省民政廳副廳長郭惠敏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11508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432個、民辦養老機構287個,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57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0132個,養老床位21.5萬張,每千名老人床位擁有率達到31.9張。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兜底保障作用有效發揮,將全省符合條件的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中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全部納入臨時救助、醫療救助范圍,做到了應保盡保、應養盡養。截至目前,省民政廳培訓了7000多名養老護理員、900多名養老院管理人員,全省培訓了約2萬余名養老護理員,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向好。
到2022年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要達到90%
郭惠敏介紹,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到,我省推廣“時間銀行”等做法,開展互助養老服務。
在城市,支持在街道建設一院、在社區建設一中心、在居民小區建設一站的嵌入式養老服務網絡,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到2022年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要達到90%。在農村,健全完善以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互助幸福院等為網點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加強醫養結合,重點培育服務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到2022年全省養老機構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不低于50%。圍繞破解老年人反映的“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等突出問題。
《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每個地市確定一個縣(區)開展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試點,到2020年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50%。
新建小區與配套養老設施同步交付
下一步,在居家養老方面,重點要大力發展幫扶型、互助型、抱團型互助養老模式,盡快建立以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在社區養老方面,重點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構建一院(社區小型養老院)、一站(養老服務站點)、一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網絡。在機構養老方面,重點要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民營資本興辦養老機構,推進供養型、養護型、醫護型養老設施建設。同時,繼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加大對“黑養老機構”的整治力度,加快建立全面涵蓋養老院服務質量的標準化和認證工作體系。
開展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達標監督檢查,確保到2022年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銅川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新政,在建小區未按照“四同步”要求的不得組織竣工驗收,已經交付使用未用作養老的由市住建局負責追回,移交轄區民政部門。對已經建成房屋由各級政府按照扣除土地成本后的建設成本價格回購,確保提供為老服務場地和設施。
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工程、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三項工程”,提高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全省146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了老年病科
“醫養結合是健康養老的重大舉措,主要是指面向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我省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84萬,占到12.46%?;加欣夏曷圆≌嫉?0%以上,失能半失能占比是19.3%,需要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省衛健委老齡健康處處長師中榮介紹,加快推進醫養服務主體發展,全省146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了老年病科,276個醫療衛生機構開設了康復保健科,1497個醫療機構開設了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全省共有283家醫養結合機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系的達到1000余對。同時,持續培訓醫養結合各類人員1100多人,支持醫養結合機構提升服務質量。
著力構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下一步,將結合醫養融合發展的工作部署,加大醫養結合試點,給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重點向居家社區服務方面努力,將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社區和家庭,使社區和居家老年人獲得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加大適老化設施建設
隨著老舊小區“老齡居民”人數的不斷增加,適老性低、老年人出行、活動困難等問題也日益顯著。如何讓老年人能夠在老舊小區中老有所樂、老有所養,正是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的目標與方向。
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彭地軍介紹,經前期走訪調查摸底,按照有關規定,將全省2000年以前的9351個城鎮老舊小區(涉及119.59萬戶居民)納入改造范圍。2019年我省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資金23.71億元。12月初,聯合省財政廳又下達了2020年第一批中央財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資金11.68億元,為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彭地軍說,下一步,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加大適老化設施建設標準制定及建設力度。重點考慮將加裝電梯、養老應急呼叫器、無障礙的盲道(坡道)設施、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適老化設施列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疇,各市、縣(區)也可結合自身財政實際情況,按照打造樣板、“一區一策”“一樓一策”的原則,把適老化設施考慮到改造工作中,進一步完善社區的養老等設施,保證各層面的老年人享受到新時代的新生活,真正實現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多知道點
全省2000年以前城鎮老舊小區共計9351個
今年10月,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陜西省財政廳聯合出臺《關于推進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央補助資金申報指南》(以下簡稱《申報指南》)。
根據《實施意見》,各城市、縣城(城關鎮)建成區范圍內2000年以前建成、具有合法產權、配套設施不全、環境臟亂差的住宅小區以及與老舊小區直接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都可納入老舊小區的改造范圍,優先改造無產權單位、無有效管理、無業委會的“三無”小區。已納入城鎮棚戶區改造計劃、擬通過拆除新建(改建、擴建、翻建)實施改造的棚戶區(居民住房),以及以居民自建住房為主的區域和城中村等,不屬老舊小區范疇。
據了解,全省2000年以前城鎮老舊小區共計9351個,涉及119.59萬戶居民。
小區面貌改觀、房屋功能改善、基礎設施改造及居住環境改優四個方面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主要內容,若居民有出資改造強烈意愿的,還可自行增加部分改造項目一并實施。
改觀小區面貌,整治小區“臟、亂、差”。改善房屋功能,主要是實施建筑節能改造,維修屋面防水,具備條件的加裝電梯和設置門禁等。改造基礎設施,主要是實施小區內道路修建,劃置停車泊位,維修改造小區內的供水、供電、供氣和供暖及其他各種管線管道等等;維修和更換老舊污水管道等。改優居住環境中,包含改造或配套建設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設施等。
隨著社會老齡化日漸加劇,人們對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的呼聲也日趨高漲。而比較引人關注的是加裝電梯。目前約定俗成的做法是,只要一戶反對,整個單元就沒法安裝電梯。這就導致加裝電梯的呼聲雖高,真正裝上的卻很少。就西安市來說,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超過3800個,截至今年3月,僅有11個小區加裝65部電梯。小小一部電梯,考驗著行政智慧。
日前,我省下達中央財政資金13.4億元,專項用于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著力解決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破損老化、市政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綜合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