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來昌榮)“截止2019年底,4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退出貧困人口15634人,剩余貧困人口136戶27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4%。”5月21日,鎮坪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平在安康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小康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白棚、綠葉、紅果,產業發展“五彩繽紛”
鎮坪縣地處陜西最南端,屬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區、川陜革命老區和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鎮坪縣聚合全域資源,對標精準發力,高位統籌落實,奮力推動脫貧攻堅與經濟發展雙促雙贏,在全市率先整縣脫貧摘帽。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鎮坪縣通過深化“三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104家市場主體與58個村、3110戶貧困戶建立利益共同體,帶動發展藥材、魔芋、洋芋等特色產業15萬畝,建成新社區工廠23個,轉移就業5247人。
給貧困群眾向日葵種植指導
圍繞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目標,鎮坪縣認真落實搬遷后扶“1+7”政策措施,著力抓好28個搬遷安置社區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管理服務、權益保障等后續工作。扎實做好搬遷“后半篇文章”,努力讓搬遷戶“安身 安心 安業”。
在農村基礎設施管護方面。鎮坪縣圍繞解決63.5公里農村道路、274處飲水工程、56個標準化衛生室等脫貧基礎設施“有人管、管的住、管的好”問題,定責任、定范圍、定權屬、定標準、定資金、定獎補,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水平全面提升,推行的“六定管護機制”獲得中省肯定。此外,圍繞“誠孝儉勤和”,加強新民風建設,弘揚文明新風,激發脫貧動力,探索的“扶志六法”志智雙扶模式在全省交流推廣。
我脫貧 我光榮 我幸福
同時,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完善防止返貧預警、動態監測長效機制,密切關注178戶416人脫貧“監測戶”、79戶215人“邊緣戶”,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統籌資產收益、醫療救助、政策兜底等措施,防止脫貧人口、邊緣人口返貧。扎實推進扶貧資金“三級兩賬”,對扶貧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對扶貧資金使用實行動態監控,全面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終結審計制,全方位確保項目依規推進、工程質量過硬、資金使用安全。
西安外國語大學助力白坪村扶貧工作
“通過苦干實干、背水一戰,鎮坪縣在全市率先宣告整縣脫貧摘帽,連續3年獲得全省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獎、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從2014年末的全省第78位進位到第30位,連續4年獲得市對縣考核優秀表彰,2019年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優秀組織獎。”李平表示,下一步,鎮坪縣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來安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攻堅克難、真抓實干,扎實抓好“三排查三清零”工作,高質量通過國家普查。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