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斌 實習記者 寇靜
唐紅濤是一名心里永遠裝著病人的醫生,雷厲風行是他最鮮明的標記。在同事對唐紅濤的評價里,出現最多的詞語就是“說話直、不拖泥帶水、為病人著想”。
1992年,唐紅濤以優異成績從西安醫科大學畢業后,懷著為山區人民解除疾病痛苦的強烈愿望,放棄了大城市的優厚待遇,毅然選擇了回到生養他的故鄉,被安排到商洛市中心醫院工作。
2004年,丹鳳縣一位前縱隔巨大胸腺瘤患者前來就診,因腫瘤壓迫氣管,導致呼吸困難,如不及時手術,隨時都會出現生命危險;如果手術,也會存在極大風險,極有可能給唐紅濤帶來糾紛和麻煩,但醫生的責任和良知使他最終選擇把風險留給自己。經過查閱資料、組織會診、討論方案等精心準備,最終經歷五個多小時細心操作,將腫瘤順利切除,讓患者轉危為安。
2019年11月,唐紅濤收治了一例慢性阻塞性肺伴巨型肺大泡患者,肺功能重度障礙,嚴重呼吸困難,輾轉西安多家醫院均被告知必須進行肺移植。因醫療費用巨大,家庭無力承擔,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到商洛市中心醫院治療。
得知情況后,唐紅濤利用各種關系積極聯系國內多家肺部微創診療專家會診,研究治療方案,最終成功實施了“非氣管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單孔胸腔鏡肺減容手術”,讓原本呼吸困難的患者,在手術后1小時就可以喝水和下床活動,為胸外科患者加速康復提供了機會。該項手術的成功還填補了商洛醫療技術空白。
……
問及這些歷歷在目的經歷,唐紅濤笑著說:“當時很多人都說我傻,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但我知道,首先我是一名醫生,救回一個病人,這比什么都讓我覺得開心和幸福。”
“患者第一”是唐紅濤的口頭禪,在守望健康的道路上,他時時處處從患者利益出發,專心致力于胸外科,尤其是困擾山區百姓健康的腫瘤類疾病的臨床診療和研究,得到各方認可和廣泛贊譽,先后榮獲“陜西省青年突擊手”“國家重大公共服務專項農村去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先進工作者”“全國衛計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除了具有醫者仁心,唐紅濤還是一位心懷群眾的政協委員。自2017年成為政協委員以來,他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的大事小事,在他所撰寫的提案中,絕大多數是反映民生問題的,涉及交通、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等多個方面,字字句句都傾注了他對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進步的滿腔熱情。
細心的唐紅濤發現,城區三所學校都處在城區主干道,學生放學都會發生交通擁堵,影響正常道路通行。于是在2020年商洛市政協四屆三次會議上,他提出了《關于在城區設置人行天橋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在三所學校附近道路上設置人行天橋,以緩解交通堵塞。該提案得到主管部門的重視,目前,人行天橋建設已接近尾聲,即將投入使用。
為了寫出更有價值的提案,唐紅濤多次深入實地走訪調研,聽取各方聲音,收集第一手資料,積極履職盡責。擔任委員期間,他還提交了《關于加強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的建議》《關于加快農村廢棄物資源利用和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的建議》《關于積極關愛商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等多件民生提案,并有多件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他說,政協委員就應該為民履職,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老百姓的呼聲和訴求帶到會上,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努力和關切傳遞給群眾。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