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十大民生實事“成績單”為百姓繪就幸福底色
□ 許鵬 高三寶 龐曼
民之所望,心之所向。實施主城區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市醫院濱河新區分院、開展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棚戶區改造……回顧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項項飽含溫度的舉措,積極回應著民生關切;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化作生動圖景,體現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勾勒出十件民生實事“成績單”,為神木百姓繪就安居樂業民生畫卷的幸福底色。
成績1
實施主城區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34處
2020年,神木市對主城區18條巷道進行改造提升,其中神光路、果園路東巷等8條巷道涉及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改造,豐家塔人行道、農科路等10條巷道僅涉及道路工程改造。同時,還實施了東興街北段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啟動打通緯一路、水龍路、光明路3條“斷頭路”。這一系列市政提升工程正快速刷新著神木城市的顏值,提升著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成績2
建成市醫院濱河新區分院
“院區現有床位200張,科室10多個,還設置自助掛號機、自助打片機以及檢驗報告單自助打印機,為前來就診的患者提供方便。”據神木市醫院濱河院區院長化建彪介紹,北京、蘇州、西安等地的權威專家也會定期坐診。
目前,該院區開放科室為腫瘤科、內分泌科、重癥醫學科,其中腫瘤科為整體搬遷,院本部不設置腫瘤科相關服務,同步開設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兒科、中醫科、急診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門診,門診放射(DR)、檢驗、B超、心電圖、胃腸鏡等功能檢查室。同時,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后續將逐步開放產科、兒科住院部、血液透析室。
濱河新區
成績3
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為滿足居家老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養老需求,推動養老服務向智慧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神木市按照城區先行、分步推進的方式,對在城區居住的65周歲以上本市戶籍家庭困難且有居家養老需求的特困、失能半失能、失獨等8類老年人,開展政府購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對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對象‘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據神木市民政局局長王浩彪介紹,政府購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采取線上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線上免費提供緊急救援服務、遠程定位服務、回訪及精神慰藉、遠程診療等服務,線下提供助急、助餐、助潔、助醫、助購、助樂、助學服務。
2020年,神木市不斷提升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真正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讓老人不離開熟悉的家、不離開社區也能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助。
成績4
啟動3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惠及群眾168戶
老舊小區改造是群眾關心的民生工程,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礎工程。神木市按照“政府主導、應改盡改、精準實施、共同出資”的原則,不斷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步伐,切實提升小區居住品質和生活環境,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2020年,神木市已實施以東山沿線地質災害隱患區為主的棚戶區改造,啟動華陽、市政公司、溫馨家園3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在提升整體小區人居環境的同時,排除小區存在的安全隱患,惠及業主168戶,通過分步改造,讓居民切實感受到城市更新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成績5
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
2020年,神木市新建改造孟家溝等13座換熱站以及5座箱式一體化換熱站,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達120萬平方米,城區供熱總面積突破1000萬平方米,更采用智能方式服務群眾、節能減排,保障群眾溫暖清潔過冬。
為全面升級供熱模式,在熱源輸出方面,神木市供熱公司取締了鏵山、人民路、北郊和陽崖溝四個供熱站,保留了呼臺、鏵山新區、西沙和老龍池四個供熱站,啟動了“智慧熱網”工程,通過給供熱管網安裝監測儀器,達到提升供熱質量、實現均衡供暖、推進節能減排的目的。
成績6
窟野河河堤14處泄洪口全部完工
“再也不用擔心暴雨天氣遭遇‘水災’了,下水道也不反味了。”提及濱河路窟野河河堤泄洪系統改造工程,市民劉忠強連連豎起大拇指。
2020年,神木市從廣大居民的需求和感受出發,加快推進各城建項目建設,全面實施濱河路窟野河河堤泄洪口系統改造工程,全長約9公里,涉及泄洪口14處,切實提高該片區泄洪排澇能力,也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助推城市品質提檔升級,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硬環境、硬實力”。
成績7
和諧廣場地下商場開業運營
坐落于濱河新區和諧廣場地下的世紀金花購物中心已啟動運營,這標志著神木市又一大民生實事落地。該購物中心是一家精品百貨與超市相結合的綜合性商場,采用超市與百貨互補,多業態組合的經營模式。目前,商場百貨區域進駐商家56家,超市區域進駐商家310家。不僅填補了濱河新區大型購物商場的空白,方便了新區居民就近購物,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新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成績8
建成濱河新區農貿市場
文明有序的農貿市場環境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也真正把幸福感裝進了老百姓的“菜籃子”。2020年,神木市按照“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方便快捷的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目標,修建濱河新區農貿市場,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水暖電安裝工程、電梯工程已全部完工。
“該項目總建筑面積59100平方米,分為地上四層、地下兩層,設置400多個車位的停車場和以農貿市場為主的大型綜合超市,可提供100多個農產品攤位。”神木濱河新區綜合農貿市場項目負責人馮飛介紹道,主要輻射神木濱河新區,可服務人數20萬人,為濱河新區居民提供嶄新、舒適、安全、放心的消費場所和生活配套服務,并帶動市區及周邊農村農副產品的生產和流通。
成績9
啟動創建1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小區和單位
為了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改善百姓生活環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2020年神木市將人民小區一區、塞上欣苑、第六小學等10個垃圾分類試點作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采用先進的智能化垃圾分類設施,實現方便、快捷的分類、收集智能化管理。同時,將“物聯網+互聯網”模式融于垃圾分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智能化在線監控和服務平臺,以最便捷高效的現代化手段實現分類項目的管理。
目前,神木市啟動了人民小區一區、第六小學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共回收可回收物7.58噸,減量化30%左右,廚余垃圾減量化20%左右,下一步將陸續啟動其余8個垃圾分類試點,餐余垃圾制有機肥項目也即將啟動建設。
成績10
非工作時間機關及非寄宿制學校
體育設施和停車場向市民開放
2020年,神木市充分挖掘公共資源,非工作時間機關及非寄宿制學校體育設施和停車場向市民開放,給百姓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目前,第八中學體育館、青少年宮足球場地、第三小學足球場地、第十三小學足球場地已于2020年9月全面向社會開放,第六小學、第七小學、第九小學、第十一小學、第十二小學、第三中學、第九中學、北師大神木實驗學校操場已于2020年12月逐步向社會開放,第四幼兒園地下停車場已移交城投公司管理,第六中學、錦界第二小學、第十二小學、第十三小學、礦區中學地下停車場已制定車輛停放實施方案,目前正在完善硬件配套設施。
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十件民生實事只是神木市委、市政府以為民惠民作為根本宗旨,讓群眾的幸福指數在共克時艱中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2021年,神木將繼續真抓實干惠民生,全力辦好更多的利民實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各界導報》2021年01月26日 第4825期第18版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