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鵬
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近年來,陜西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追趕超越的一場自我革命,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求,先后開展了一系列“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行動,推進地區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
2021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行業及產業鏈受到影響。
“如果說疫情暴發期是對經濟的巨大短期沖擊,那么經濟恢復期則是對地方政府營商環境改革的一次壓力測試和重大考驗。”省政協委員、陜西弘毅防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勇敢認為,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市場主體的興衰、生產要素的聚散、發展動力的強弱,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省政府也在關鍵時刻出臺《陜西省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若干措施》,幫助企業走出困境。“要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精準幫扶、精準施策,特別是對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給予政策傾斜。穩住中小企業,就是穩住經濟大局。”張勇敢說。
張勇敢建議,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優化政務辦理流程,實現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要針對不同企業、不同區域、不同開發區,采取“量體裁衣”和“量身定做”的方法,精準“制造”最優營商環境。尤其是在扶持中小微企業方面,按行業類別、企業規模、企業性質等分門別類優化各項“放管服”改革措施,使政策的針對性更強。
針對企業反映較為突出的社保繳納費用負擔較重問題,張勇敢建議,要積極探索分類別實行差別征收率的辦法,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的社保費用負擔。
“復工后,企業運轉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業務存續、融資通道等會存在可以預見的障礙。”張勇敢建議,政府在采購方面多向民營企業傾斜,同時針對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等推出相應措施。希望政府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高企業和產品市場競爭力,讓企業主動投入做大做強,實現健康發展。
“此次疫情對經濟造成了一定沖擊,政府應抓住復工復產時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釋放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全面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張勇敢說。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