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北的熙地港(西安)購物中心 記者 竇翊明 攝
東大街上,一家商鋪貼滿了降價海報。 記者 竇翊明 攝
西安,一直是西北的商業重鎮,伴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西安對標國際,爭創一流。作為展示城市發展“精氣神”的見證者,西安商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實現了從少數核心商圈到全面開花的華麗蝶變。
從人聲鼎沸到逐漸沉寂
老商圈被“后起之秀”超越
城市商業的發展歷程,最能見證一座城市的繁榮變遷。西安鐘樓和解放路,對于老西安人來說其地位不亞于現在人們心目中的小寨、曲江商圈。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里,這里都是西北地區商業核心,甚至有一段時間與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齊名。因為占據著核心區域,周邊的交通也十分便利,在數十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西安人購物的首選地帶,是西安商業圈的領頭羊。
2009年12月19日,解放路民樂園萬達廣場正式開業,7萬平方米體量的商業是西安第一座城市綜合體。
2010年1月23日,大商新瑪特在解放路開業,這也是該品牌在西北的第一家百貨店。品類充裕,業態豐富,與其一路之隔的是民生百貨和萬達廣場。然而,短短三年后,2013年9月1日,大商新瑪特就宣布閉店。后來改名的騰悅廣場,經營效果還是不理想。
2013年,西安開始對東大街進行改造,因為東大街和解放路商圈緊緊相連,往日東大街人頭攢動的景象隨著改造而消失。這似乎也標志著鐘樓、解放路商圈的聚光燈慢慢移向了別處。
雖然這些老商圈內的綜合體不斷地嘗試改造和調整,以期延續過往的繁華,結果仍不盡如人意。東大街群光廣場黯然謝幕,悅薈廣場內的部分商家也選擇閉店,老商圈內,越來越多的商業場所沒有了昔日繁榮的景象。
今年西安新增十余家商業綜合體
多元商圈發展成為趨勢
城市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在建設的過程中出現新老交替的場景也變成了常態,對于一些大型購物中心也是如此。大體量、全業態、重體驗為標志的商業綜合體在城市“四面開花”,西安的商業格局也從核心商圈邁入多元商圈時代。
在前不久公布的2022年西安市重點項目名單中,服務業項目有248個,約占總項目數的近三成,僅次于先進制造業及其他工業項目(306個)。西安以服務業復興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不言而喻。
在服務業重點項目名單中,商貿城市綜合體項目達到了159個。其中,備受關注的城北綠地之心項目,城東的愛琴海城市綜合體,城西的中國國際絲路中心項目,城南的宜家薈聚中心、小雁塔太古里商業項目以及城中心的合生匯項目等悉數在列,將成為未來幾年西安商業的新興力量。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西安將有16個商業項目先后入市,從1萬平方米主題商業到10萬平方米綜合體,涵蓋西安主城區及新興組團。包含合生匯、世紀金花賽高店、水晶匯溪廣場、元谷Mall、未央168、樂薈中心、高新大茂城、益田假日天地、東郡萬科廣場等項目。
西安商業競爭加劇格局重塑
商業地產過快增長態勢須警惕
侯治國是一位長期研究商業的專家。他認為,購買力轉移、業態分布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是導致西安老商圈由興轉衰的主要原因。此外,疫情也對商業尤其是老商業圈帶來了沖擊。
侯治國表示,近年來,西安商業地產供應持續增加,以購物中心為主的商業綜合體項目逐年井噴釋放。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安開業的超過3萬平方米的商業項目已累計達到100余個,西安越來越多的商業體開始面臨“體量過大,客源嚴重缺失”的問題,須警惕商業過剩,應在符合西安人均商業面積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商業開發建設。此外,西安缺乏專攻某一專項市場的大型商場,比如針對兒童、老人而開設的商業,打造專業專項市場也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中突出重圍。
這位專家認為,隨著西安消費環境不斷提升優化,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相信西安商業將實現跨越式發展。(記者 王赫)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