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夯基架梁”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穩面積、提產量、強科技,實現了糧食單產和總產穩步提升,糧食生產總體形勢向好,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全省糧食總產基本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2021年糧食產量1270.4萬噸,相比“十二五”末增加了65.73萬噸,增幅5.46%。”據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寧殿林介紹,近年來,我省糧食的單產水平持續提升,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紀錄不斷刷新。2021年平均單產281.91公斤,較“十二五”末,凈增14.98公斤,增幅5.61%。
糧食產量持續提升離不開科技的助力。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綠色高產高效模式攻關,糧食作物主推技術超10項,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2%,較“十二五”末提高8.2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1%,農機總動力達到2451萬千瓦,較“十二五”末提高了9個百分點,農機化服務組織達2143個,農機戶達到98.8萬戶,農機從業人員達到110.1萬人,糧食生產已邁入以機械化生產為主的新階段。
近年來,我省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穩步提升。2020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扭轉了多年下滑趨勢,當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501.5萬畝,2021年達到4506.45萬畝,2022年預計達到4507萬畝,實現了穩中有增。
在提高產能方面,我省狠抓高標準農田建設,立足地域特點,關中實施土地平整,陜北狠抓淤地壩、溝道工程建設,陜南實施“池塘堰”整治,提高基礎地力,截至今年6月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896.8萬畝;狠抓災害防控,我省緊盯常發、突發氣象災害,建立應急會商機制,做好預警預報、災情研判和技術指導,降低災害損失,2020年和2021年,在條銹病嚴重的情況下,夏糧連續獲得豐收;狠抓基礎地力提升,我省每年實施農機深松整地300萬畝左右,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糧飼輪作等用地養地結合的技術措施,提高耕地基礎地力。
在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方面,我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通過狠抓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持續開展撂荒地整治、不斷調優種植結構、加快標準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等,推進糧食生產穩存量擴增量,實現面積、產量“雙確保”。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南江遠實習生丁珺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