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9月23日參加韓國駐西安總領事館舉辦的韓國國慶日招待會很晚才回去,第二天一大早,文美卿仍如往常一樣來到自己在西安綠地中央廣場韓國風情街經營的明東碳烤韓國料理店。“最近我們剛開展外賣業務,我來幫著做一些餐食包裝和準備工作。”文美卿說。
這是一家以經營韓國料理為主的餐飲店,有兩層樓。一樓是座位區,二樓有包間和榻榻米,韓式風味濃郁。一樓電視里播放著韓國電視節目,歡聲笑語不斷。
58歲的文美卿是這家料理店的老板。梳著高高的韓國傳統發髻,化著精致妝容的臉上露出甜甜的笑意,一口流利的漢語與顧客溝通起來沒有障礙。在西安生活了16年的文美卿,如今已經深深融入了這座城市。
趕上了三星來陜的好機會
時光之軸撥回到2006年。初到西安的文美卿沒有想到,她會在這個中國西部城市一待就是十幾年。
當時,因為丈夫工作的關系,文美卿帶著上小學的兒子從首爾來到西安生活。很快,她就喜歡上了這座文化底蘊深厚、質樸而又頗具文藝氣質的城市。“西安人很好相處,這里又有很多美食和文化遺產。”文美卿說她被這座城市的魅力深深吸引。擅長廚藝的她很快找到了施展身手的機會。2008年,文美卿在西安電子商城步行街開設了韓國料理店石鍋苑,開始了她在中國的創業。
2013年4月,韓國三星電子一期投資70億美元的存儲芯片項目正式落戶西安高新區。這是三星電子海外投資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電子信息行業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是陜西以及西部地區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高新技術項目。隨著三星電子項目的落戶,來西安工作和生活的韓國人越來越多,西安高新區韓國風情街應運而生。文美卿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第一個與風情街簽約,明東碳烤韓國料理店成為風情街首家開張的韓國餐飲店。
“生意一開張就非常好,下午6時以后基本就沒位子了,需要排隊等座。”文美卿說。正宗美味的韓國料理為她收獲了大批“粉絲”。除了來自家鄉企業的“兄弟們”,這里也成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品嘗韓餐的“打卡地”。
“三星電子項目引來了數千位的家鄉朋友,我想讓他們在西安也能吃到家鄉的味道,安心留在這里,同時也讓西安的朋友們品嘗到正宗的韓國美食。”文美卿笑著說。
我們都是“新西安人”
一晃十幾年過去,迎來送往間,文美卿見證了西安從質樸厚重向時尚開放的華麗轉身。
“西安的變化太大了!”文美卿如數家珍,“剛來綠地中央廣場時,這里只有3家餐飲店、1家咖啡廳,公交車晚上8時就停了,到處黑乎乎的,出租車也少,每次從店里回家我都要走路到都市之門才能叫到出租車。”
現在,路變寬了、燈也亮了、樹更多了,空氣質量越來越好,街道越來越干凈。“特別是去年十四運會在陜西舉辦,這里的環境更美了。”文美卿說。
談及西安的營商環境,文美卿贊譽有加:“政府部門對韓國企業非常友好熱情,工作人員業務熟練,辦事效率很高。”
文美卿的兒子曾在西安高新區的一所國際學校上學,目前已經畢業去德國深造。2020年5月,當上了西安韓國人商會會長的文美卿,決定和在西安的韓國人一起,為這座城市多做一點事。
組織商會會員走進秦嶺腹地,沿途撿拾垃圾,宣傳文明旅游知識;資助武功紅太陽特殊教育學校……這些公益活動,西安韓國人商會堅持了多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來自海外的原材料在物流及通關方面需要多次檢測,看到機場和海關的工作人員工作量激增,顧不上休息,文美卿很心疼。她帶領商會會員緊急籌措物資,為機場和酒店的防疫人員送去100箱韓國方便面,感謝一線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餐廳復工后,她又帶著商會會員給西安海關送了錦旗,表達了韓國人民的謝意。“很多會員都和我一樣,在西安工作生活了很多年,我們都是‘新西安人’。有難,大家就應同當。”文美卿語氣中透著自豪。
今年適逢中韓建交30周年,第七屆“西安·韓國周”活動適時啟動,韓國和陜西之間的合作關系正通過活躍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希望更多企業來陜投資
在陜西,像文美卿這樣的海外創業者很多。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這里,被這片土地深深吸引,堅定地留了下來,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真情,呵護這方山水。
以韓國為例,2014年陜西與韓國進出口額為28.6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10.4%。到2021年,陜西與韓國進出口額增至1013.46億元,占比達21.3%。今年以來,在疫情形勢延宕反復、國際環境復雜嚴峻背景下,前8個月,陜西對韓國出口額同比增長19.5%。截至8月底,韓國在陜投資項目累計達396個,涵蓋經貿、旅游、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
“我們馬上要舉辦韓國人運動會,接下來還有年會,最近忙得很。”文美卿說,她還要參加一系列韓中文化交流活動,教中國朋友制作泡菜、年糕等韓國特色食品。
三星電子西安二期項目正式投產,這讓文美卿信心滿滿:“希望疫情快點結束,人員實現正常往來,讓更多的韓國企業來西安投資,讓居住在西安的韓國人能常回家看看。”
記者手記
讓外商在陜西舒適地工作生活
隨著陜西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商來陜投資興業。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形勢延宕反復、國際環境復雜嚴峻背景下,陜西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6.6%,外商直接投資增長34.2%。
像文美卿一樣,許多外商長期在陜西工作生活,并把這里當作“第二家鄉”。這背后,是陜西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近年來,陜西不斷降低外資準入門檻,凡是國家政策法規未禁止的領域全部向外資開放,并針對利用外資、招商引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外商投資公共服務平臺和省市縣三級聯動服務機制。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外商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陜西成立了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專班,開辟綠色通道,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堵點難點問題。外商生產經營活動得到有效保障,外商在陜投資舒適度和穩定性不斷提升。
同時,陜西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先進地區做法,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外商來陜投資創業就業更加方便。2021年陜西營商環境滿意度為88.82%。
此外,陜西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備,“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線網絡格局初步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三秦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更加宜居;教育、醫療、交通等生活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為國內外客商創造了便利的生活環境。
立足新發展階段,陜西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打造更優開放環境,進一步健全完善外商服務保障措施,保障外商工作順利生活舒心。(崔春華)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