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記者從市政府獲悉,《西安市“十四五”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未來我市將建立一批現代糧食生產基地,進一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產業效益,實現“藏糧于民”,確保糧食安全。
“十四五”末 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0萬噸以上
《方案》圍繞堅持“穩面積、提產能、提單產、提效益”的總體思路,突出糧食生產功能區、突出口糧田、突出高質量,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藏糧于地”;優化區域布局,健全科技服務指導和示范體系,提升裝備水平,實現“藏糧于技”;合理配置資源,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建立一批現代糧食生產基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產業效益,調動種糧儲糧積極性,實現“藏糧于民”,確保糧食安全,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出積極貢獻。
突出小麥、玉米等2大糧食作物,以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鄠邑區、藍田縣、周至縣等糧食生產主產區縣為重點,集中打造區域集中、產業聚集、產能穩定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確保200萬畝小麥、15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到“十四五”末,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0萬噸以上;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64%;發展規模化經營面積占比達到30%以上。
“十四五”期間新建的高標準農田全部用于種糧
《方案》以科學優化布局、突出重點區域、高質高效發展、創新經營機制為基本原則,規定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實區縣黨委、政府(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責任,全市糧食種植面積堅決守住350萬畝底線;緊盯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恢復糧食生產,切實提高復種指數,穩面積;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產能;以農機化為統領,全面實施玉米增密度、小麥寬幅溝播行動,提單產;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多渠道、多形式推進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提效益;完善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積極探索耕種環節補貼政策和機制,提升種糧效益,調動種糧積極性,提潛力。
“藏糧于地”,提升綜合生產能力。依托中央、我省高標準農田項目,到“十四五”末全市累計建成200萬畝高標準農田,同時加強高標準農田用途管護,“十四五”期間新建的高標準農田全部用于種糧。
“藏糧于技”,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為抓手,綜合施策,分類推進,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在提升糧食單產上的支撐作用。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應用,鼓勵產學研聯合創新,深入推行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示范推廣糧食種植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加快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推廣速度,到“十四五”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升至64%以上,促進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三年建成60萬畝高標準高質量“噸糧田+高產田”
推廣優良品種,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堅持引育結合,我市將不斷提升品種創新能力和推廣應用水平,確保品種更新換代的用種安全和質量。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與科研教學單位合作開展商業化育種,健全品種展示示范與跟蹤評價體系,加快新品種推廣。
同時,加快農機農藝融合,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積極實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強化對新型智能農機裝備的支持力度,積極創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穩步提高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西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到“十四五”末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培育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推進規模化生產。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上聯經營主體、下接種糧農戶和龍頭企業的科技、組織、融資、加工、市場等方面優勢,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經營、生產托管等形式,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合作經營,按照“確保基本產量、提升新增產能”的要求,實施全程或關鍵環節托管模式,推進糧食組織化、規模化、現代化生產經營。
《方案》提出,將用三年時間,在全市打造糧食規模化經營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區、產能提升區,建成60萬畝高標準高質量“噸糧田+高產田”,筑牢百萬噸糧食產量“壓艙石”,確保“十四五”末糧食總產量達到130萬噸以上。
創新模式 調動農民群眾種糧儲糧積極性
增強防災抗災能力,減少極端天氣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推動產加銷融合,提高糧食全產業鏈效益。努力擴大農林水利領域有效投資,加大糧食倉儲設施布局和投資力度,推進糧食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以龍頭企業、重點項目為依托,組織實施糧食重點產業鏈項目,健全完善糧食線上線下銷售模式,打造糧食與休閑、旅游、生態、文化等產業融合示范區,創新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模式。
到“十四五”末,建立一批現代糧食生產基地,培育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創建一批區域名優品牌,逐步構建布局區域化、種植規模化、品種多元化、加工精深化的糧食生產體系,調動農民群眾種糧儲糧積極性。
完善農業保險政策 分散糧食生產風險
《方案》要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充分利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拓寬抵質押物范圍,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采取經營主體聯保、互保等方式,加大對糧食規模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
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強化保險補貼支持,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創新,設計多層次、可選擇、保障水平不同的產品,開展天氣災害保險、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試點,做到兩大主糧作物保險全覆蓋,分散糧食生產風險。
此外,圍繞《方案》實施,我市將成立西安市“十四五”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工作專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適時召開部門聯席會議,總結評估階段工作進展,協調解決糧食生產中的重大問題。
圍繞糧食生產、收購、儲備、加工、銷售、消費等各環節建立考核制度,做好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有關工作,適時開展督導檢查,按期通報工作落實情況。同步建立糧食生產動態監測機制,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資源規劃部門配合,采用衛星遙感、實地調查等多種手段,實時監測耕地種植糧食作物情況,特別要加強基本農田糧食作物種植情況監測,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制止“非糧化”,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閆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