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安市應急管理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始終把群眾安危放在第一位,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在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中勇挑重擔、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年,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實現雙下降,未發生重特大事故,汛期經歷降水過程20輪次,未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險情災情,全市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制定34項創新工作 城市安全本質顯著提升
為做好2022年應急管理工作,該局緊緊圍繞提升應急響應能力這一重點,制定了共計34項應急管理創新任務,其中包含管理類20項,科技類14項,涵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防災減災等各個方面。任務中既有打基礎管長遠的“面上”創新,也有解難題求突破的“點上”示范。
截至目前,全年創新任務已全部完成,多項工作得到了西安市委市政府、陜西省應急廳以及國家應急管理部的肯定和表揚,《中國應急管理報》在頭版先后6次報道相關工作經驗。
成立14支執法隊伍 及時處置違法行為
2022年5月,西安市應急管理綜合執法支隊掛牌成立。隨后,市、區縣兩級14支應急管理綜合執法隊伍全部實現機構升格、編制增加。為了保障應急綜合執法權威高效,該局在全省首家制定綜合執法量化評價實施細則,在全國率先提出綜合執法隊伍建設“五標準”即“按照標準人員配置、標準標志標識、標準功能布局、標準制度建設、標準系統應用”。今年以來,市應急管理綜合執法支隊累計檢查單位6萬余家,排查整改隱患9萬余處,掛牌督辦一般事故3起、重大隱患10起,通報安全生產行刑銜接案例7起、典型執法案例14起,受理群眾投訴舉報300余件,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形成了強大警示震懾作用。
組建204個基層機構 應急改革實現質的突破
2022年10月,西安市在全省首家組建完成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全市20個區縣(開發區)的204個鎮街(園區)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完成組建掛牌,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788名。全市各鎮街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組建、應急管理辦公室掛牌、人員配備并實體化運行。
同時,為有效解決基層社區、企業在風險和綜合減災管理、規范和流程方面存在的矛盾問題,10月14日,我市發布了《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規范》、《社區(村)應急避難場所設置規范》、《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規范》三部應急管理領域西安市地方標準。
整合34個業務系統 “智慧應急”縱橫貫通
2022年6月,完成西安市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接入整合17個市級部門34個業務系統,與公安、氣象、水務、城管等部門和武警駐軍、消防救援支隊、安能集團建立常態聯絡機制,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制度,實現了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指揮協同。同時,突出公共安全、生產安全和自然災害3大重點領域,打造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打通匯聚全市7個已有信息系統共22067個監測點位,實現全市供排水、供電、供氣、供暖、城市內澇5個專項管網運行數據實時監測。
出臺60條具體舉措 安全責任日益緊實
2022年6月,西安市及時出臺《西安市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十五條措施的60條具體舉措》,對安全生產責任實行清單化管理,制定了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安全生產職責清單、行業部門領導干部責任清單,對部分重點行業領域完善全鏈條監管責任,對職能交叉和新業態領域明確了監管責任。要求企業主要負責人必須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并組織建立本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治理20萬余處安全隱患 專項整治效果明顯
2022年全年,西安市應急管理局圍繞“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迎盛會”主線,制定安全生產“百日行動”方案,深入開展建筑、危化品、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全市累計督導檢查38959次,檢查單位9萬余家,排查整改隱患20.3萬余處。累計行政處罰3176次、責令停產整頓923家、約談警示企業3336家,行政處罰5400余萬元。在國慶期間和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以超常舉措抓實保安全工作,建立“嚴督實查、嚴抓實改、嚴防死守、全員備戰”工作機制,簽訂四級安全生產“軍令狀”。在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全市安全生產實現“零事故”、自然災害“無險情”。
命名43支救援隊伍 應急力量不斷擴充
2022年7月,該局命名第二批市級應急救援隊伍共43支3768人,涵蓋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防汛排澇、森林滅火等8個重點領域。按照救援隊伍所在位置區域、救援業務進行分類,明細各救援隊伍物資裝備,繪制全市“應急力量布控聯絡圖”。同時,組織開展了森林(草原)防滅火、防汛搶險、突發地質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等各類綜合性演練350場次,不斷提升應急搶險救援協同實戰能力。
儲備440萬件應急物資 應急救援有備無患
2022年11月,該局加強應急防汛救災物資儲備,積極拓寬應急防汛救災物資儲備形式,確定應急救援裝備類、物流運輸類、災后生活救助類等16家企業為第一批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單位,可擴充代儲生活保障、應急裝備、防汛搶險、物流運輸等應急物資(裝備)51種440.28萬件(臺)。全市初步形成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實現有效提升。
頒布62條防御指引 事前預防安全度汛
2022年7月,為避免、減輕暴雨災害損失,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根據《西安市防汛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和西安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聯合編制了《西安市暴雨災害防御指引》。《指引》從暴雨預警信號解讀、暴雨防范準備措施以及防御措施等多個方面,共梳理出62條具體措施,向群眾系統講解了如何根據天氣預警信息及時有效采取防御措施進而減少災害損失。同時,西安市應急管理局將1小時雨強標準納入預警信號發布內容,明確以“氣象預警信號”為預案響應啟動條件;為村組配備衛星電話2192部、安裝防汛應急喇叭624套,實現預警喇叭沿山村莊全覆蓋、衛星電話村村覆蓋。
吸引177萬網民圍觀 “云端”博覽收獲滿滿
2022年9月,“2022西安國際城市安全高峰論壇暨應急產業博覽會”在云端成功舉辦。會議期間,來自國內應急領域各行各業的20余位領軍人物就城市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對話,分享城市安全治理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同時,匯集國內應急產業近100家企業,展示城市安全治理的新科技、新成果、新裝備。據統計,在“2022西安國際城市安全高峰論壇暨應急產業博覽會”元宇宙時長25分鐘的開幕式中,網上觀看量合計達1776889次,大咖云分享觀看量合計468.4萬次。思想的碰撞、產業的推動將為西安提升城市本質安全帶來不竭動力。(奚 淼)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