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能,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功能區織密信用審批橫縱雙向管理網,率先在全省探索實施按照申請主體信用級別開展審批的模式,通過對申請主體跨平臺、跨領域的信用綜合評判,實施“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有效促進審批改革提質增速。
主要做法包括精簡辦事環節,實行“承諾即辦”。持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出臺《西安高新區2023年信用體系建設攻堅提升舉措》,印發《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辦法(試行)》,經過風險評估,高新區功能區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則,將工程建設項目和企業市場準入等辦理環節多、辦理時限長的部分事項,納入“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范圍,并制定“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事項清單和材料清單,對符合條件的事項實行“承諾即辦”。
細化信用分級,實現“信用快辦”。對企業實施事前信用狀況前置審查,審批部門與監管部門加強線下信息共享,并通過信用中國平臺、高新信用金融服務平臺等線上渠道,對企業經營狀況、信貸情況、行政處罰狀況等信用信息進行“精準畫像”。對信用評級達到“優秀”(A級及以上)且不涉及特殊審批環節的,開設審批綠色通道,申請人簽署《信用承諾書》后即可辦結證照;對信用評級達到“良好”(B級及以上)且不涉及特殊審批環節的,企業提交關鍵法定要件并簽署《信用承諾書》后,即可當場辦結證照,實現“一諾即準營”的極簡審批。
強化審管聯動,形成“監管閉環”。實施“信用+承諾”審批后,監管部門隨即啟動事后核查程序,重點核查事前承諾履約情況。對未按承諾履約的企業,限期督促整改,對整改后仍不符合條件的,撤銷行政許可決定。同時,通過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聯合執法檢查,發現存在弄虛作假、承諾不實的,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向社會曝光失信情況,倒逼市場主體自覺強化遵紀守法、公平競爭的信用意識,推動建立了銜接事前信用承諾、信用核查,事中審管銜接和分類檢查,事后結果運用和聯合獎懲的全過程閉環監管機制。
據悉,與傳統審批模式相比,“信用+承諾”審批使辦事材料大幅減少,申請人只需提供一表一書(申請表、承諾書)即可辦完全部環節。證照平均辦結時間縮短40%以上,企業需提供的紙質材料減少50%以上,大幅提升了行政審批效率。例如,“開辦勞務派遣企業”和“開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事項,改革前需要提交9份材料至少8個工作日才能辦結,現在只需提交2份材料3個工作日內即可辦結,大幅提升辦事效率。
下一步,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功能區將進一步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拓寬“信用+”的應用場景,推動高效審批與誠信建設聯動,營造激勵守信的社會氛圍,讓誠信主體獲得更多便利優惠的服務。(首席記者 軒轅楊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