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陜西省首條TIR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開通,載有價值約百萬美元機械設備及跨境電商產品的卡車整裝待發。 (記者 于忠虎 呂聰 攝 資料圖片)
2023年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以下簡稱“西安自貿”)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政府職能轉變、貿易投資便利化、產業聚集、“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協同發展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上半年呈現出十大工作亮點。
亮點一
取得4項國家級制度創新成果
今年上半年,西安自貿共形成54項創新案例,4項國家級制度創新成果(探索服務型制造業發展新模式、構建國際智能檢測認證服務機制、探索推行“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模式、“一帶一路”農產品供應鏈服務模式探索與創新),8項案例入選省商務廳優秀簡報案例。截至目前已超額完成時間任務“雙過半”目標。
亮點二
發起簽署《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貿試驗區創新西安宣言》
3月30日-31日,西安自貿舉辦了第二屆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大會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邀請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成員單位連云港、合肥、鄭州、昆明等10個片區及烏魯木齊市、西寧市等4個城市參會,共同簽署《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貿試驗區創新西安宣言》,聚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進一步深化產業、通道、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協同合作。
亮點三
45名知名專家、企業家加盟自貿西安智庫
3月30日,西安自貿組織召開智庫研討會暨第二屆智庫專家聘任儀式,遴選省內外45名知名專家、企業家組成第二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智庫。研討會上,專家圍繞西安自貿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進行交流發言。
亮點四
啟用西安浐灞國際會展公用型保稅倉庫
4月4日,西安自貿舉辦西安浐灞國際會展公用型保稅倉庫啟動暨首批合作項目簽約儀式。該倉庫是全省目前唯一一座實現倉儲和安防監控系統實時與海關聯網聯動的保稅倉庫,該倉庫的啟用將進一步釋放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和制度創新優勢,延伸口岸功能,加速推進國際會展、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產業在自貿試驗區聚集。截至目前,已完成8筆進口業務,進口貿易額達2845萬元。
亮點五
開展“春風十里 相約自貿——市民走進自貿試驗區”系列主題活動
4月23日,“春風十里 相約自貿——市民走進自貿試驗區”系列主題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活動持續2個多月?;顒悠陂g,500余人次走進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8個功能區參觀體驗,創新設立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體驗官制度,活動直播總觀看量突破150萬人次,得到央視新聞等30余家主流新聞媒體關注報道。
亮點六
設立陜西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
5月31日,陜西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揭牌成立,簽約了第一批外貿企業和服務機構,標志著西北地區首個省級RCEP企業服務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的啟用,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與RCEP的疊加優勢,助力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亮點七
開通陜西省首條TIR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西安-哈薩克斯坦)
6月9日,陜西省首條TIR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西安-哈薩克斯坦)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正式開通,該線路的開通將進一步拓展西安市對外貿易通道,進一步完善陜西到中亞乃至全球的開放通道,為西北唯一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補上了陸空多式聯運短板。
亮點八
赴外地調研學習自貿試驗區建設經驗
6月12日-17日,西安自貿組織自貿綜合信息處、自貿政策研究處以及西咸新區自貿辦、國際港務區自貿辦、空港新城自貿辦、關中海關、機場海關、陜西電子口岸公司、新航集團等負責同志前往上海臨港、南京、青島自貿片區考察調研,重點學習借鑒臨港新片區高水平對外開放,南京、青島自貿片區利用RCEP經貿規則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提升西安自貿建設水平。
亮點九
上線“加工貿易云報核系統”
6月28日,西安自貿在經開區舉辦“加工貿易云報核系統”上線啟動儀式暨業務培訓會,該系統是西安市加工貿易領域改革的標志性舉措,經過海關總署自貿司認定備案,也是在全國具有首創性的制度性創新實踐。上線后,可有效解決加工貿易企業在賬冊核銷時普遍反映存在的申報數據計算量大、核算過程繁瑣、配合監管成本高等問題,實現加工貿易賬冊核銷“一次錄入、自動核算、網上審核”功能。
亮點十
擬定《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區域提升戰略實施方案》
西安自貿還擬定完成《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區域提升戰略實施方案》,方案將突出首創性、集成性改革探索,進一步凸顯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試驗田的示范引領作用。
下半年,西安自貿將按照年度重點工作錨定的“七項提升”目標持續抓好貫徹落實,發揮自身優勢,明確主攻方向,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不斷取得新成績貢獻更多自貿力量。(首席記者 軒轅楊子 采寫)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