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記者從省消保委獲悉:上半年,全省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680件,同比增長41.23%;解決7148件,投訴解決率達93.0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52.29萬元。
根據投訴性質分,消費者投訴量居前三位的分別為:售后服務問題1990件,占25.91%;質量問題1605件,占20.90%;合同問題1565件,占20.38%。在商品類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三位的分別為:家用電子電器類871件,占24.05%;服裝鞋帽類673件,占18.58%;食品類590件,占16.29%。在服務類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三位的分別為:銷售服務類1069件,占26.77%;教育培訓服務類681件,占17.05%;生活、社會服務類650件,占16.28%。
今年以來,選擇家居裝修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從全省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接到的消費者投訴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受理房屋裝修投訴同比增長136.36%。投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裝修公司口頭承諾較好,以較低裝修價格吸引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卻并未體現這些內容,反而在合同條款中增加了消費者的責任,排除了消費者的權益;二是個別裝修公司提前收取裝修金,在資金鏈出現問題時跑路失聯,給消費者造成損失;三是部分商家裝修時出現質量問題,引發爭議糾紛,商家卻拒不處理。
為避免出現裝修售后糾紛,省消保委建議:消費者在簽訂服務合同時,應與家裝公司在合同中明確施工期限、付款方式和時間以及使用材料的品牌、規格、型號和違約責任等內容,防止裝修公司逾期交工,使用以次充好的建材裝修;除了在合同中約定售后服務的有關條款外,消費者還要在接受服務之前,多了解裝修公司的經營狀況,裝修時要妥善保管好書面證據,出現爭議及時維權,根據合同約定對進場的材料進行驗收,并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到現場監督檢查,必要時可委托專業人士。
今年以來,早教類投訴數量不斷上升。由于早教市場監管部門不明確,行業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定價亂、退費難。早教機構的收費標準普遍存在霸王條款,“上完課程超過一半時,分文不退”成了行業潛規則。兒童培訓市場售前很熱情、售中不耐煩、售后“打太極”,一旦遇到問題,家長往往投訴無門”。
為此,省消保委建議消費者:一是選擇早教機構時不要被商家的推銷讓利迷惑,盡量選擇適合自家孩子的早教課程;二是應查詢早教機構的相關資質,包括辦學資質、教育資質和培訓資質等,不要盲目聽信廣告宣傳;三是在與早教機構簽署培訓服務合同時,需仔細閱讀有關條款,根據自身經濟狀況理性將相關約定寫入合同條款,以免自身合法權益受損。(記者 徐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