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西安中院與西鐵中院共同召開“秦嶺北麓及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司法協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并共同為“生態司法保護工作站”“歷史遺址司法保護工作站”揭牌。
據介紹,此次西安中院與西鐵中院簽署協議是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司法聯動協作機制、擴展司法協作力度和深度、織密生態保護“一張網”的必要之舉,也是探索審判執行協作機制、實現生態保護領域司法資源共享,最大限度提升審判質效,加強對秦嶺北麓、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文化遺跡系統保護、整體保護和協同保護的現實所需,將推動匯聚司法保護的強勁合力,促進秦嶺北麓及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治理水平更加有效提升。
此次協議的簽署,標志著西安兩級法院和西鐵兩級法院通力協作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邁上新起點、譜寫新篇章。西鐵法院將與西安法院利用框架協議搭建的平臺,能動司法,積極作為,匯聚更廣泛的力量和智慧,真正讓區域性聯創聯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新模式行穩致遠,取得實效。
會議介紹了《關于建立司法聯動機制 助力秦嶺北麓及渭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協作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即以全面建立常態化司法協作機制,加強涉秦嶺北麓及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司法協調聯動,形成協同共治的生態司法保護格局為目標,以生態優先、最嚴密法治、共享共治和預防優先為原則,以成立秦嶺北麓及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司法協作工作領導小組為組織保障,共同搭建司法協作溝通平臺,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拓展團隊共建形式;建立訴前協同止紛機制,壓實訴源治理責任,促進涉生態糾紛多元化解;建立訴中協同解紛機制,設立生態保護協作站點,部署生態保護司法聯動,拓展司法保護協作范圍;建立執行協同保障機制,加大生態保護案件執行力度;建立協同多元治理機制,延伸司法審判服務職能,強化外部聯動溝通配合,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協同普法宣傳機制,擦亮生態保護宣傳名片。
會議還舉行了授牌儀式,西安中院與西鐵中院在西安部分區縣法院的沿山、沿河、文化遺址附近的8個人民法庭,聯合設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站”“歷史遺址司法保護工作站”,切實發揮西鐵法院集中管轄優勢和西安法院屬地優勢,為兩級法院常態開展生態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案件就地辦案、現場庭審、巡回審判提供審務保障。逐步通過以點帶面,協同加大對生態環境、文化遺產的司法保護實踐在全市人民法庭拓展。
近三年來,西安兩級法院妥善高效審理集中管轄環境資源案件范圍外的各類涉生態保護案件共計1643件,其中受理刑事案件26件懲治犯罪75人,民事案件39件,涉生態保護非訴執行案件1578件,該類案件全部快審快結,平均審理天數14天,充分發揮了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能作用。此前,西安中院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聯系溝通,并于今年3月簽署了《關于共同促進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的協議》,對雙方更深層次、更高層面加強合作,凝聚自然資源保護合力,推動涉自然資源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等方面達成了一系列共識。近期,西安中院還將與市秦嶺生態保護管理局簽署府院聯動合作協議,協同打好秦嶺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文/圖 記者劉曉云)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