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漫步在子洲縣佛殿堂生態公園,梁峁坡洼上的萬畝松柏在融雪的潤澤下,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子洲縣緊抓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榆林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等重大戰略機遇,錨定建設“黃土高原生態綜合治理示范縣”目標,確立了“生態立縣”治縣方略,堅持整川打造、整溝治理、整山綠化,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鞏固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佛殿堂生態公園。張文偉 攝
厚植生態底色
從淺綠走向深綠
近日,記者在苗家坪鎮馬家咀山看到,2023年春天新栽的168畝油松、山杏樹苗大部分已成活,馬家咀山是子洲縣打造的第七個縣級義務植樹基地,總規劃面積500畝,以生態林為主,經濟林為輔,該生態基地的建成將為子洲再添一片新綠。
近年來,子洲縣緊緊圍繞“兩廊、三區、多節點”生態建設布局,堅持城鎮與農村、生態與經濟、整體與局部相結合,林草搭配、喬灌結合原則,一體推進山水田林壩草綜合治理、系統修復,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僅2023年,完成造林面積5.78萬畝,計劃到2025年,全縣完成營造林面積10萬畝,打造成2個高標準黃土高原生態綜合治理示范區。
此外,子洲縣全面推行“林長+檢察長+警長”協作工作機制,重新劃定各級林長責任區位置及面積,嚴格落實護林員常態化護林巡林,截至目前,打造了4個“林長制”示范鎮、7個示范村。充分利用子洲融媒公眾號、視頻號、農村大喇叭、宣傳車等,持續開展封山禁牧宣傳工作,2023年累計發放宣傳制品7.1萬余份,出動宣傳車輛200余次。
聚力三大攻堅
從治理走向預防
“河岸兩面山青水綠,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空氣質量清新濕潤,子洲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說起家門口的變化,子洲縣蘇渠村老住戶姬存良深有感觸。
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子洲縣出臺了《子洲縣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二十四項攻堅行動方案》,全面加強施工揚塵、渣土運輸、露天燒烤和秸稈焚燒等治理工作,加快推進城區鄉鎮清潔取暖改造。2023年,子洲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同時,全力打好碧水、凈土保衛戰,建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總河長,各縣級領導為河長的工作體系,持續加大河道“四亂”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嚴控化肥、農藥、農膜等污染,積極推進禁養區養殖戶搬遷整治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大河道排污口整治,形成了溝、渠、岔、河全方位監管保護體系。截至2023年10月份,排查出的230個入河排污口已全部整改完畢,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體,“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實現。
優化人居環境
從整治走向提質
近日,走進周家鹼鎮后灣村村民劉生定家,四孔窯整齊亮凈,庭院寬敞利落,廚衛設施配備齊全,這是子洲縣“宜居示范農房”試點項目。該試點項目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按照“缺啥補啥、方便實用、現代宜居”的原則,優化農房室內功能布局,實現產居分離、寢居分離、凈污分流,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鄉村要宜居,環境是底色。近年來,子洲縣堅持政府引導、農民參與、因地制宜、階梯推進,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加大農村綠化、美化、亮化力度,持續深化農村環衛服務外包合作,落實農戶“門前三包”制度,形成農村人居環境長效保潔機制。同時,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美麗庭院、模范村創建活動,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專項整治行動,扭轉了農村長期以來存在的臟、亂、差局面。僅2023年,全縣建成農村水沖式公廁9座,無害化衛生戶廁1405座,完成率140%。(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特)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