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白小芳 記者 賀鵬飛)7月30日,記者從延安市委宣傳部主辦的“聚焦‘小切口’服務‘大民生’”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延川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入開展“三個年”活動,全面落實市委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六四”工作布局,緊扣“產業提質、文教振興、項目支撐、城鄉融合”發展思路,以“小切口”推動“大發展”,以“微實事”惠及“大民生”,穩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延川新篇章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
聚焦思想之變,在服務發展大局上激發“新活力”
強化改革頂層設計,縣委深改委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科學謀劃制定改革工作要點,建立責任清單和任務臺賬,制定改革考核辦法,定期召開改革會議,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構建了運作順暢、激勵有效、監督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改革任務督察,將改革督察作為推進任務落實的重要抓手,堅持“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就跟進到哪里”理念,落實督察部門常態化跟進改革任務推進情況,有效打通了改革關節、疏通了改革堵點、提高了改革質效。
聚焦發展之變,在產業轉型升級上跑出“新速度”
延川縣聚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持運用改革的手段破除營商環境體制機制障礙,推動上線了延川縣“一件事一次辦”平臺,將6個單位15個事項納入平臺集中辦理、70項高頻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持續推行“跨省通辦”政務服務,實現與52個縣區的跨地區政務通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圍繞推進產業鏈的前延后伸和特色產業多元化發展,創新推行蘋果產業“1234”旱作節水模式,成功引進國家區域性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和國投中魯濃縮果汁加工項目;面對紅棗產業發展困境,研發了新中式茶飲“延安棗芽茶”,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同時,大力發展桑蠶養殖產業,走出一條群眾增收致富“新絲路”。著力推動文旅融合,依托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和紅色資源,以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建設為抓手,打造了以馬家灣、甄家灣等9個古村落為主線的全域影視基地,先后吸引《信仰》《建國大業》等30多部影視劇組取景拍攝,打造了“農+文+旅+影”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發展路徑。
聚焦民生之變,在增進群眾福祉上彰顯“新情懷”
優化教育資源供給,針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等問題,持續優化學校布局、提高辦學條件,引進全國名校清華附中在文安驛辦學,同人大附中、陜師大附中建立了合作關系,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帶動教學質量提升,2024年全縣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82.06%,中考普高上線率達到71.9%。推動醫療資源下沉,針對偏遠山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創新打造了“流動醫院+流動藥房”服務模式,組織縣級專家醫師團隊定期深入農村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服務,構建了縣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服務新模式。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契機,打造了數字經濟就業中心,建成了延安首個螞蟻集團服務星站,開展淘寶審核和螞蟻大模型、云客服等業務,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針對“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引發的農村養老難等問題,整合利用各類項目資金和社會捐助資金,打造了中塬、劉家溝等55個農村幸福互助院,為留守老人提供了全面豐富、精準便利的養老服務。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