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8月2日,陜西省醫保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9月1日起,陜西將“取卵術”等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這一回應群眾呼聲的政策出臺,離不開省政協提案辦理的“一臂之力”。
輔助生殖,即口語所說“試管嬰兒”。隨著身邊開始出現不孕群體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達成生育愿望,省政協委員、民建陜西省委會青工委副主任閔媛開始關注到輔助生殖醫療的費用問題,并于今年省兩會提交了《關于落實生育支持措施為我省試管嬰兒家庭提供醫療保障服務的提案》。
“許多不孕不育的夫妻把輔助生殖技術當作‘最后的希望’,但也有不少家庭因其價格昂貴望而卻步。”閔媛在提案中從對我省醫保政策進行適度調整、鼓勵引導商業保險公司開發“普惠型”試管嬰兒保險產品、支持在試管嬰兒就診量大的醫院進行試點的三點建議,其中就包括“梳理不孕不育相關醫療服務項目清單、藥品清單、耗材清單”“將檢查化驗、取卵手術、體外培育等治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報銷范圍”“將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唐都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等輔助生殖就診量大的醫院作為試管嬰兒保險試點單位”等。這件提案也被列為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重點提案。
5月31日、8月2日,受承辦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邀請,閔媛分別參加了兩個單位組織的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兩次座談會開得很務實,每次都有具體成效。”
閔媛介紹,前一次座談會之際,省醫保局下發通知,新增“取卵術”等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使此項服務價格有標準可依。座談會上,大家結合國家政策、陜西情況、試管嬰兒費用等進行深入交流;后一次座談會上,大家主要就陜西有資質做試管嬰兒的醫院、醫院與商業保險的合作與使用、對未來創新模式的探索等進行了探討。
記者了解到,在此前5月省醫保局發出的《關于新增修訂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中,已新增“取卵術”等16項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其中,“取卵術”單次價格為三級醫院1500元,二級醫院1200元,一級醫院960元。胚胎培養,三級醫院價格為3000元,二級醫院2400元,一級醫院1920元。這些項目價格均為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執行的最高限價,省醫保局還要求各地市醫保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區項目價格。
此次發布的《通知》中提到,將“取卵術”等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我省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目前,我省符合條件的輔助生殖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共10家。
《通知》還明確,參保人員在經衛生健康部門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發生的13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治療費用,實行單行支付,不設起付標準,按項目價格先行自付10%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分別為70%、60%。
“我和西北婦幼的薛俠教授一起算了筆賬,按照新的政策,這13個項目治療下來平均可以為患者節省一半的價錢。”閔媛以“取卵術”項目為例介紹,此項目三級醫院的定價為1500元,經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患者個人支付的費用分別為450元和600元,“每個患者的取卵個數不同,報銷種類不一樣,手術方式也各異,但平均下來這13個項目的報銷能達到一半。”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展,每年各項技術服務總周期數超過100萬,出生嬰兒數超過30萬,為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作出積極貢獻。
“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是醫保政策推動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閔媛表示,減輕負擔,會使更多患者愿意接受治療,調動了潛在需求對象的生育積極性,幫助部分患者盡快盡早選擇合理助孕方式,由過去的“不能生、不敢生”向“敢生”轉變。“政策落地后,輔助生殖機構或將迎來更多前來咨詢和就診的患者,希望機構嚴格遵循醫保管理相關政策,規范診治行為,合理選擇診治措施,讓醫保政策更好惠及有需要的人群。”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