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陜西全面完成首次國有檔案資源普查工作并報送全國數據網絡。全省檔案普查名錄庫單位新增5924家,較2023年度統計數據增加超1倍,新增單位覆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院所等,助力進一步摸清國有檔案資源家底,為加強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夯實基礎。
2024年開展的國有檔案資源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國有檔案資源普查。2024年4月以來,根據國家檔案局統一部署,省檔案局做實重點環節,優化流程舉措,做到“底數清、家底明、數據實”。
普查數據顯示,全省檔案普查名錄庫單位11498家,較2023年度檔案事業統計調查系統名錄庫新增5924家,各類國有檔案包括紙質6300萬卷、1.55億件,數據1700TB,照片212萬張,錄音錄像30萬盤,微縮膠片3.3萬幅和實物118萬件等。
國有檔案資源是國家記憶和歷史傳承的關鍵載體,是了解國家發展脈絡、文化傳承以及各領域決策的重要參考。本次普查涉及檔案資料的具體內容、數量結構、存在狀態、保管程度、開發利用進展等情況,要求各級檔案單位對紙質檔案的保存情況做到精準把控,在有多少、在哪里、是什么、怎么樣等方面做到心中有底。
省檔案局檔案法治建設處處長劉文全表示,要進一步規范檔案統計工作,做好普查“后半篇”文章,梳理總結普查工作流程、內容、規律、動態,準確掌握全省國有檔案資源家底,形成普查數據分析研究報告,進一步提升統籌協調、制度安排、清單開展和節點推進等綜合工作能力,加強檔案資源體系建設,推動我省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 陳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