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明
今年以來,在陜西各大高校校園里,一場場招聘會如期而至,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牽線搭橋。記者通過走訪多場招聘會觀察到,如今的就業市場有了明顯變化。
求職者心態變得更加積極
考公考編失利后,王麗及時調整心態和擇業方向,與家人商議后,決定走向招聘市場,換一條人生賽道。
“不能再這么耗下去了,要先找到一份工作。”6月28日,王麗告訴記者,自己畢業于西安工業大學會計專業,雖然本科學歷不占優勢,但目前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還行,可以先就業再擇業。
王麗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在當前的就業市場具有一定代表性。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多重因素影響,求職者心態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求職者“主動求變”。
升入大四,西安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習翔早早就為自己規劃了求職路——暫不考慮考研和考公考編,多跑招聘會爭取找到一份工作。
今年春招季,習翔主要奔波于學校和招聘會“兩點一線”。“各類專場招聘會非常多,提供的崗位也豐富。我要拓寬自己的求職渠道,在多個賽道找機會。”7月4日,習翔告訴記者,目前他已接到錄用通知。
在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與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的疊加效應沖擊下,就業市場的競爭更顯激烈。今年的就業市場上,許多高校畢業生求職較以往更加主動,選擇也更加多元、更為現實。
“往年會有部分學生選擇緩就業,但今年我們明顯感受到學生的求職意愿更加強烈。每次推送招聘信息,大家都積極回應,不愿落下每一場招聘會。”西安石油大學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趙子彤說。
招聘條件和待遇變得更加多元
近期,劉文娟代表公司已經跑了好幾場招聘會。“今年,我們加大了校園招聘力度,選人標準也更加多元。”她說。
劉文娟是咸陽科源新材裝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她告訴記者,相較于學歷,企業更看重求職者的個人能力,希望招來的人能夠盡快上手工作。
今年招聘會上,許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認知更加清晰,不再唯“學歷論”“薪資論”。“務實”成為就業市場的關鍵詞。
春招季以來,陜西天度云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李立群連續參加了多場招聘會。據他觀察,各家企業對于求職者的硬性條件不再設非常具體的標準或者“門檻”。
“現在,年輕人更看重職場氛圍。對于薪資多少、休假如何等現實問題,求職者在面試的時候都會直言。”劉文娟坦言,既然求職者側重點變了,那么用人單位要想留住人才,理應轉變選人用人模式。
“我們會將‘朝九晚五’‘法定雙休’這些內容直接標注在招聘海報上,這也符合年輕求職者的期許。”7月11日,陜西坐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更加多元的招聘條件和待遇讓用人單位受到廣大高校畢業生的青睞。“如今,企業招人靠的不僅是硬實力,還有軟實力,可以說既要用‘薪’更要用‘心’。”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武艷介紹,工作與生活環境、職業發展通道等都是求職者關心的重點。用人單位將這些更加人性化的內容凸顯出來,體現了攬才留人的誠意。
就業服務變得更加精準暖心
下了宿舍樓就有“就業工坊”,走出宿舍樓就有就業服務驛站。如今,在西安航空學院,學生可“零距離”享受便捷高效的就業指導服務。
“學校通過搭建就業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全面、精準的服務保障,同時將公共服務融入學生日常,確保他們能及時獲取就業信息。”西安航空學院就業服務驛站負責人白博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陜西已建成高校就業服務驛站66個。為優化就業服務,促進人才和企業精準匹配,省人社廳明確提出,常態化開展就業公共服務進校園活動,今年底基本實現高校就業服務驛站全覆蓋。
讓就業服務變得更加精準暖心的不只有辦在學校里的就業服務驛站。今年招聘季,“開”進校園的招聘會也與以往不同。
記者觀察到,相較于往年,今年的大型綜合類招聘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場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專場招聘。
接受采訪的多名人社系統工作人員表示,緊扣高校專業設置,“小而精”的專場招聘不僅讓求職者更容易找到合適職位,還讓用人單位感慨“選人更精準”。
就業服務載體在變化,服務方式也在“與時俱進”。AI簡歷修改和模擬面試、刷臉求職……在陜西各個招聘現場,出現了越來越多依靠科技手段的就業服務項目。
從宏觀層面來看,陜西穩就業的政策組合拳更加有力。
“一方面,我們加力出臺增量政策;另一方面,我們落實落細存量政策。”省人社廳廳長蔡釗利介紹,陜西已出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工作10條措施,并制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和人社惠民政策清單。
蔡釗利表示,省人社廳將實施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信息對接,依托66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為求職者提供精準暖心的就業服務。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