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晨曦
7月1日,在榆林市佳縣烏鎮紫圪堵坪村的棗樹林旁,一個個蜂箱整齊有序地擺放著。蜂農姜方群動作輕柔地掀開蜂箱蓋,取出蜂巢,用刀割下蜂蠟,晶瑩剔透的蜂蜜便流了下來。他的臉上滿是笑容。
姜方群為啥這么開心?因為自家產的蜂蜜獲得了國外客戶的認可。前不久,他的蜂場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4位中東客戶特地上門了解棗花蜜。
姜方群是浙江人,他的蜂蜜常年被行業龍頭企業——浙江江山恒亮蜂產品有限公司收購,然后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該公司便牽線搭橋,請幾位中東客戶“跋山涉水”來到姜方群的蜂場。
通過翻譯,姜方群和中東客戶進行了交流。“他們比較好奇佳縣為什么有這么多棗樹。我告訴他們,佳縣位于黃河之畔,種植棗樹已有千年歷史,再加上退耕還林恢復植被,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很適合養蜂采蜜。”姜方群說,“現在養殖中常見的意大利蜂,是100多年前從國外引進的。生產的棗花蜜受到國外客戶歡迎,我很自豪。”
在佳縣的1個多月里,姜方群的蜂群可以生產40多桶棗花蜜。這些蜂蜜已陸續被收購,漂洋過海走上中東人民的餐桌。
據中國海關統計,去年,中國出口價值超6700萬元的蜂蜜到沙特阿拉伯,其中大部分為棗花蜜。
棗花蜜為何如此受歡迎?記者走進佳縣豐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縣豐禾公司”)一探究竟。在該公司產品展覽室里,公司總經理李孔一邊拆開一支“勺蜜”,一邊介紹:“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的產品。撕掉包裝紙,把勺子中的棗花蜜放在杯中輕輕攪動,一杯可口的蜂蜜水就做好了,非常方便。”
2019年,依托佳縣棗樹種植優勢,李孔成立了佳縣豐禾公司,并與西北大學蜂產品研究中心曹煒教授團隊合作,打造棗花蜜品牌。目前,該公司已擁有一條年加工1500噸蜂蜜的生產線,并開發出棗花蜜“勺蜜”、蜂蜜酒等產品。
“棗花蜜呈琥珀色,味道濃郁獨特,其中的淀粉酶活性遠高于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蜂蜜。”李孔說。
校企合作模式下,多項涉及棗花蜜的科研成果出爐,佳縣豐禾公司還與西北大學蜂產品研究中心聯合申報了多項專利。
“蜂蜜過度熱加工后,會有明顯的‘糖漿味’,影響蜂蜜的品質和安全性。我們發現,棗花蜜在熱加工過程中氨基酸含量顯著下降。在此基礎上,我們建立了一種鑒別過度熱加工棗花蜜的方法,保證了棗花蜜品質。”曹煒介紹,團隊還首次構建了基于色譜電化學指紋圖譜的棗花蜜質量控制技術,實現棗花蜜產地溯源和真實性鑒別。
黃河陜西段沿岸是中國五大集中連片紅棗產區之一。每年6月前后,黃河兩岸棗花盛開,全國各地的蜂農一路“追芳”、會集于此。來自延安的蜂農齊廣輝就是其中一員。
“牧民要放牧,我們蜂農也要‘放蜂’。我每年的路線是從云南開始,途經四川和陜西延安、榆林,再到內蒙古。”齊廣輝告訴記者,他今年6月1日到佳縣,受雇于佳縣豐禾公司,管理240箱蜜蜂。
搭建起臨時的住處后,齊廣輝要在黃河邊的這片棗林下生活一個月,每天的工作就是照看蜜蜂與搖蜜。“這段時間能夠產出3噸多棗花蜜。”聽聞中國蜂蜜越來越受到國外客戶歡迎,齊廣輝很開心,“我養蜂30多年了,看到自己搖出來的蜂蜜被出口到國外,更有干勁兒了。”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