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榆陽區紅石橋鄉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主線,以3+2+X農業產業總體布局,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產改為基礎,因地制宜,鞏固好傳統四大產業,努力培育五大新興產業(即大漠蔬菜產業、林果產業、優質牧草、苗木花卉、其他新型特色產業)著力推動農業向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方向邁進,夯實脫貧攻堅成效,助推鄉村振興。
堅持走特色化路子,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方面,繼續依托龍頭企業,擴大灘片區武松界、鬧牛海則等4個村的制種玉米種植規模,累計達到1.7萬畝,畝均收益2200元。逐步淘汰樟子松等傳統苗木,緊跟市場需求,發展壯大西河片區雙紅村、紅石橋村、王連圪堵村造型樹、金葉榆等市場暢銷產品,重振紅石橋鄉苗木花卉產業的繁榮景象。大漠蔬菜產業方面,以左界為中心,油房灣、井界為兩翼,沿204省道向縱深發展。力爭于2020年,建成日光溫室和塑料拱棚470多座,重點發展芝麻香瓜和反季節蔬菜,每棚預計收入4-5萬元。大田蔬菜重點發展山藥等高收益品種,計劃在移民區種植山藥2000多畝,預計畝均收益8000元以上。草灘林果產業方面,重點發展葡萄、林果、西甜瓜等高效優質品種。目前,正與陜果集團洽談以土地入股合作的方式栽種葡萄6000畝;在西左界村發展林果5100畝、西甜瓜2000畝。優質牧草產業方面,重點發展燕麥和紫花苜蓿,百畝以上集中連片實施3000畝。中藥材方面,肖峁已種植西洋參130畝,長勢良好,預計畝均收益10萬元。
堅持走規模化路子,提高產業化水平,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加快推進一戶一田改革和土地流轉,再實施一戶一田8000畝,實現百畝以上成片流轉1.9萬畝,村集體自行規模經營土地1萬畝,全鄉累計百畝以上集中連片經營面積達到4.1萬畝,占到總耕地面積的93%。搭建紅石橋智慧鄉村電子銷售平臺,打通農產品銷售電商通道,減少中間環節,將更大利潤讓渡給農民。
堅持走合作化路子,深化產權改革,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引導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產業項目,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前已經有5個村發展起村集體經濟,2021年前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分紅。今冬明春,計劃在紅石橋村、雙紅村建成千只胡羊養殖場2個。西左界計劃通過農戶入股的方式籌集啟動資金,通過股份經濟合作社擴大林下養殖場,飼養黑毛土豬300頭以上;西左界村計劃以土地入股,與企業合作興辦洗煤廠,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擴大肖峁、雙紅、房梁等村養殖規模,飼養西蒙特爾牛達到300只、佳米驢達到100只。井界村將1600畝集體土地以競拍方式流轉給企業,每畝年均收益520元。強力推進西左界村“十鄉十村十件事”,計劃投資200萬元建設高標準設施蔬菜冷庫一座,投資120萬元建設一村一圈舍3處,投資390萬元硬化村組道路9.5公里。(張利平 謝安發)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