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咸陽市委員會:省政協委員,咸陽市政協副主席趙昌華(杜靜波 攝)
優化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激發民營企業活力的不二法門,對我省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和追趕超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營商環境越好的地方,民營經濟活力越強,綜合競爭力也就越強。為此建議:
一、提升政務誠信,政企協同共擔風險。一是加快建立完善政府誠信建設法規規范。建立定期評價和平時點評相結合的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制度,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信用權益保護和信用修復機制、公開和全社會監督機制。二是發展獨立自主的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發揮新聞媒體和公眾監督的作用,實現對政府信用的客觀評價并全面加強成果應用,推動國家權力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帶頭尊法履約。三是構建政府部門與民間資本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運作模式。建立社會信用約束機制,地方政府自主發債、推行PPP項目的同時,要嚴格履行合同,依法依規償還債務,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營造寧靜氛圍,保駕護航企業發展。一是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合并相同、相近的檢查,盡量控制參檢人數、次數,為企業創造高效的發展環境。二是加大效能監察力度。通過明察暗訪、第三方評估、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監測點企業等方式,規范監督相關職能部門的行政執法、收費、處罰、檢查等行為,從根本上保障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三是建立黨政領導與企業家懇談會制度。把政策落地作為考核各級政府部門效能的重要指標,有力促進惠企政策落下去、市場主體活起來。四是發揮政協組織和各級工商聯商會組織的優勢和作用,定期對重點企業、中小企業進行走訪,及時了解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讓企業輕裝上陣、減負前行。
三、完善創新生態,提升要素服務水平。一是建立創新容錯負面清單制度。形成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完善信息披露機制,促進創新過程規范化、科學化。二是整合政府、行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一個母窗口、多項子窗口、覆蓋全產業鏈、跨部門的系統性綜合性多功能服務平臺,提高管理合力、宣傳合力和服務合力。三是提高政府資金支持力度。簡化補助流程,加快補助進度。健全可持續的資金支持機制,激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高創新資金的風險補償率,完善民營企業重大創新技術、產品“市場化首用”的風險分擔機制。四是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處于同等的競爭地位,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的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一是把企業家納入我省實施高層次人才計劃。鼓勵、支持和引進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落實獎勵政策,給予子女就學、就醫和住房保障。二是建立市場化人才扶持方式。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健全人才評價辦法,進一步加大引進人才的工作力度。三是充分發揮我省人力資源優勢。鼓勵科研院所人才以兼職、技術成果入股、結對幫扶等形式,幫助企業開展技術、產品和管理創新。四是創新企業家培訓方式。借鑒咸陽市培養“創新企業家”的“雄鷹計劃”經驗做法,組織民營企業家赴沿海發達地區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及經營能力培訓,著力打造企業家的“孵化營”、實體經濟持續發展的“催化劑”、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儲備庫”,保障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