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橫跨東西,把國外的好東西送到了家門口,也讓國內的優質產品走出了國門;貿易之家搭建起中外交流的前沿平臺,讓“互通有無”變得更加現實便捷。
11月26日,奮力書寫十三五的“陜西答卷”——“發現陜西活力之美”鳳凰網國際智庫行活動走進陜西自貿試驗區國際港務功能區、陜西自貿試驗區浐灞功能區,共看陜西自貿試驗區“遠行之旅”和合作共贏平臺的建設發展,一起來發現“陜西活力之美”。
列車通東西 好東西近在咫尺
走進愛菊集團健康產品展示館,柞水的木耳、奶山羊奶粉、農家土蜂蜜、哈薩克斯坦的面粉、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餅干等海內外產品擺滿了各個展臺,不僅有陜西本地的各類優質健康產品,更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類特色產品。一趟趟貫穿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源源不斷地將沿途國家的優質產品送到了陜西人的家門口。
鳳凰網國際智庫專家及走讀團成員走進愛菊集團
哈薩克斯坦緊鄰中國,交通便利,土地面積廣闊,人口稀少,農產品資源豐富,糧油產品非轉基因、綠色無污染、質量可靠,而中國耕地卻略有吃緊,同時哈薩克斯坦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互通有無、合作共贏是雙方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后,雙方合作變得更加緊密而便捷。
“陜西人飯桌上的‘愛菊’面粉、食用油就是由哈薩克斯坦運送而來。2016年3月26日,愛菊集團進口哈薩克斯坦非轉基因優質油脂約2000噸,是中歐貨運班列首趟滿載貨物回程”,愛菊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劉東萌說,“依托‘一帶一路’中歐貨運班列,愛菊集團已經形成‘哈薩克斯坦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位一體、三地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局面”。
得知愛菊集團在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地區投資建設優質原料基地與中亞糧倉時,鳳凰網國際智庫專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說:“愛菊集團依托‘中歐班列’走出了一條新路,打造中國的‘海外糧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豐富人民糧食品類做出了貢獻。”
陸港集團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梟介紹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行情況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的提高讓經濟更加活躍。中歐班列聯通了東西方,除了把本地產品銷往國外,還把優質產品帶到國內,打通了向西開放的通道,帶來了貿易的發展和產業的集聚,給國內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劉英說:“中歐班列既是‘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自貿區的受益者,更是探索者和先行者。中歐班列實現的不僅僅是聯通了歐亞經濟體,也不僅是經濟貿易交流,中歐班列不僅拉緊了歐亞產業鏈和供應鏈,也更進一步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讓彼此間聯系的更加緊密。”
平臺聯中外 聚中外合作良機
格魯吉亞的原裝進口紅酒、吉爾吉斯斯坦蜂蜜、哈薩克斯坦葵花籽油、西班牙的蛋黃醬、俄羅斯巧克力、越南西貢咖啡、馬來西亞甜點……在西安“一帶一路”貿易之家,長期展示著46個國家5000多種商品,覆蓋酒水飲料、休閑零食、糖果蜂蜜、米面油等多樣品類。“仿佛是博覽會上商品的‘國家館’。”劉英說。
西安“一帶一路”貿易之家中進口商品琳瑯滿目
盡管展館內展示著諸多的國外產品,但西安“一帶一路”貿易之家并不僅僅是家門口的“進口商鋪”。作為基于西安“一帶一路”商務中心建設的外經貿綜合服務平臺,西安“一帶一路”貿易之家是陜西省自貿試驗區創新示范型進出口貿易服務及政府、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綜合反映絲綢之路起點陜西近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貿合作、項目投資、友城搭建、境外交流、國際會議會展等多方位的整體成果。
陜西華和國際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佩向走讀團介紹貿易之家
“貿易是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手段,中外間的信息、人才、文化旅游等都能通過貿易帶動起來”,陜西華和國際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佩說,“作為國內首家‘貿易之家’,我們希望為國內外企業提供的是一個可以無障礙交流溝通的平臺,讓信息在平臺上自由流通,讓國際貿易因此而更加順暢。后期我們將逐步從貿易之家向國家館過渡,并在全國各省市復制”。
搭起好平臺,引來四方客。劉英表示,一個能夠聯通中外經貿信息的交流平臺,在推動中外“一帶一路”國際經濟合作,加強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讓“貿易之家”的模式惠及更多“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更加充分發揮“貿易之家”的平臺優勢,讓“一帶一路”各國經濟合作更加便捷、通暢。
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沙盤前聽取講解
“會議會展是促進貿易交流的重要途徑”,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會議樓,劉英還說到,“浐灞近年來在會議會展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要充分發揮會議會展作用,整合更多有益信息與渠道,在浐灞功能區打造陜西自貿試驗區商貿交流的重要平臺”。
西安“一帶一路”貿易之家搭起商貿交流的國際平臺,打通了國際交流之“路”;中歐班列“長安號”讓東西方之間的時間跨度更短,暢通了距離之“途”。有平臺更有機遇,隨著中外合作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國內優質產品將走出國門,在家門口就能逛遍“世界商場”,面對外國的好產品也不必再“望洋興嘆”了。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