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閆智 記者 李榮)4月1日,西安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建設成果情況。
“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以來,我們牢記‘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職責使命,推動了127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面落地。”西安市政府副市長沈黎萍介紹,目前已累計形成520項創新案例,其中26項創新成果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肯定,66項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初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西安經驗”。
據介紹,在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按照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要求,不斷完善監管制度,提升外資促進和保護力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在全國率先推出“微信辦照”、24小時自助信包箱等創新舉措,啟用“24小時全智能辦照系統”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系統,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辦事最多“跑一趟”。在全省率先推動“跨省通辦”業務,與濟南、無錫、開封等13個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14市(區)推出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有效滿足市場主體和群眾異地辦事需求。設立西安知識產權法庭、陜西自貿試驗區仲裁院、陜西自貿實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帶一路”服務機制辦公室和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西安受理窗口,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
此外,在全國鐵路口岸首創“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并”新模式,使中歐班列長安號在口岸的停留時間縮短6-12小時。2021年12月我市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壓縮至1.1小時,進口貨物通關時間壓縮至34.3小時,分別較2017年壓縮82.3%、62.1%,西安跨境貿易指標獲評全國標桿稱號。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際保理美元融資業務試點,已為全國253家中小微出口企業提供融資近1500萬美元,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3%以上。
據統計,從揭牌至2022年1月底,西安區域(含西咸新區)新增市場主體106546家,其中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946家,外商投資企業737家,新增市場主體數是自貿試驗區設立前的4倍。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首選地、優質資源要素的集聚地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為了達到預期建設目標,我們抓緊擬定了《關于推進便利化改革創新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市商務局局長、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選民說,近期正提請市政府盡快印發實施,力爭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為全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5年以來,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形成了185項改革創新成果,有14項在全國復制推廣,30項在全省復制推廣。”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宇斌說,下一步,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將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助推科技創新、以復制推廣為要求助力科技創新、以要素創新為手段保障科技創新,探索開展知識產權、海外人才服務、法律和金融服務創新等方面改革創新,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做實、見效、成勢。
下一步,國際港務區將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內陸港。推動建設18個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支撐項目。在全球物流體系重構中搶占先機。優化長安號境外段運行線路,今年新增2條以上,常態化開行西安至青島港、寧波港國際海鐵聯運班列,推動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推動港產港貿港城融合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循環和競爭,加大創新型產業項目招引力度,不斷夯實現代加工業轉移承接中心建設。
“數字經濟是推進自貿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空港新城功能區以臨空經濟為主線,依托‘自貿+服貿+保稅+口岸+跨境+航權’等開放平臺,全力打造數字自貿區。”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楊博介說,時代是最大的機遇,趨勢是最強的力量。空港新城將打造陜西數字經濟的“首發陣地”,為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注入強勁新動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