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省79個縣(市、區)以黨委、政府名義印發工作方案,部署開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與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試點工作,試點縣區數量居全國前列。
省民政廳副廳長李平介紹,在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方面,我省持續保障122.23萬城鄉低保對象、13.25萬特困人員基本生活,累計實施救助12.4萬人次、醫療救助326.5萬人次、教育救助152.65萬人次、住房救助67.1萬戶、就業救助1849人次,為1.6萬人次臨時遇困的流浪流動人員提供救助幫扶。
在返貧幫扶政策與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上,全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貫通14個部門45項信息數據,覆蓋178萬低收入人口和578萬關注對象,今年累計比對18批次3383.37萬條數據,將15.23萬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納入兜底保障。
今年以來,我省持續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制定《“五床聯動”醫養融合整合照護試點方案》,省民政廳與省衛健委、省醫保局聯合推動在相關區縣先行先試。全省現有養老服務機構944個、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440個、城市日間照料中心2538個、農村互助幸福院9419個、養老床位24萬張,累計完成4.7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建成老年助餐點4929個,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
在提升社會福利水平方面,市級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實現全覆蓋,縣級和鄉鎮站點覆蓋率分別達到83%、95%。今年下達中省補助資金1.08億元,持續保障全省近1.1萬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抓好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落地落實,共發放資金7.05億元,惠及全省107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在82個縣(區)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為4.2萬精神障礙患者提供精神衛生社區康復服務。全省427個慈善組織,接收慈善捐贈款物8.68億元,實施慈善幫扶項目2254個,受益群眾達76.57萬人。
在全面優化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方面,全省121個婚姻登記處全部實現規范化、電子化,全部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開展婚戀輔導、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和矛盾調解。持續深化殯葬服務改革,全省殯葬服務機構累計取消或降低收費1499項次,群眾人均治喪費用降低1000元,惠及群眾4.39萬人。
在社會治理方面,持續加強社會組織管理,截至目前,全省登記社會組織3.1萬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5萬家,從業人員超過33.3萬人。支持社會組織開展扶老助老、關愛兒童等服務項目206個,開展社會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藍田行”活動,推動社會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李平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推動《老年人優待辦法》《陜西省實施〈慈善法〉辦法》修訂,出臺我省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和加快發展銀發經濟等政策文件。完善服務保障體系,盡快出臺高齡老年人保健補貼發放辦法,實現高齡補貼“免申即享”。
(實習記者 王朝輝 首席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