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何欣潤 通訊員 張小燕)1970-2020年,50年,半個世紀的歷程,激蕩著奮進的輝煌。
50年的時間、50年的滄桑、50年的發展、50年的巨變,這50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也許就是一個瞬間;可這50年,對發展中的采油三廠來說猶如一壺經久釀造的醇飲,油味醇香四溢,經久難忘。
成立于1970年的采油三廠,從誕生的那刻起,可謂步步為艱。采油三廠屬于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的致密性油田,由于單井產量低,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形象的比喻為“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實踐已經證明,經歷五十年發展積淀的采油三廠基礎厚、機制熟、風氣正、人才旺,成功躋身中國石油第三大采油廠。然而,大則大矣,強則未必。發展中的矛盾與困難凸顯,資源接替嚴重不足、低成本戰略“倒逼”、安全環保形勢嚴峻……“穩得住、管得好”的道路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采油三廠唯有志存高遠,在控資源、硬穩產、快上產,保安全上下功夫,在強三基、提素質、降成本、上水平上做文章,才能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實現“由大轉強”的攀峰。
鄂爾多斯復雜的地質構造和地形環境,豐富的油藏散落其中,猶如勘探迷宮。儲量勘探,向何處去?“穩得住”的資源基礎何在?建設大而強的采油廠,會不會陷入“等米下鍋”的境地?
歷史不會忘記,在那個特殊的條件下,在那特別的困難時期,在那世人矚目的地方,扎根于大水坑地區的采三人為中國石油工業做出的綿綿貢獻;那涓涓的油流,助燃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燎原之火。采油三廠的創業史也從這里精彩開篇!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的發展過程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總是在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反復中走向勝利。采油三廠從當年的“走出寧夏、轉戰陜北”到如今的“老區硬穩產、陜北再拓展、寧夏快發展”的曲折歷程既是如此,一代代采三人忠誠的走在布滿荊棘的路上,踐行著建設大油田的采三夢。
夢想可貴,堅持夢想更可貴。建設大而強的采油廠,采三人需要的是擊鼓奮進的士氣、順勢而為的銳氣,以及識時通變的勇氣。
5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采三人扎根一線,奉獻崗位,用火一般的熱情在奪油上產的根據地上,戰天斗地,鏗鏘有力的上產腳步在崎嶇的山路上奮力前行。打響了“奮勇向前、樹新一代石油新風氣”的陣地戰。一腔男兒血,萬般采油情,夸夫迫紅日,盛世油龍騰,在黃土高原的戈壁沙漠上,我們采三人為油拼搏,為崗敬業;千萬顆心同黑色的石油一同流淌、同石油管線的脈搏一同躍動。
50年來,從青天一頂、荒原一片到崛起一座座美麗繁榮的現代化鄉鎮,采油三廠開發建設50年來,始終不渝的踐行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
50年來,采三人初心永葆,鏖戰紅井子,挺進盤古梁,拿下大靖安,高效開發建設了10余個油田,累計生產原油7200余萬噸,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長慶油田5000萬噸持續穩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50年來,采油三廠的大變遷匯集了數以萬計的采三人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從馬家灘、大水坑、九公里、十八公里這些小鎮緊跟著發展的步伐一路搬遷至銀川、西安這些省會城市,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石油人堅定樸實的信念。
沐浴在采三發展春風下的石油人,沒有理由對這50年來的發展置身事外,從采三這個大家庭到自己生活的小家庭,都在記錄這50年來的經歷與改變;七千多采三人在采三大發展的春風里感受到了幸福,感受到了企業發展帶來的脫變,帶來的變化。
中國夢,采三夢!
中國夢,是全中國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采三夢,即是一個追求卓越的企業關于發展愿景的宏大敘事,更是每個員工追求幸福的理想和動力。
中國夢,依靠的力量是人民,而“采三夢”歸根到底就是采三人用共同的夢想來鑄造共同的價值觀,凝聚人心、團結力量。
抬望眼,鷗歌放,云帆鼓蕩,乘風逐浪,迎著光榮與夢想;看采三,這邊風景正好,好一派生機勃勃、油流滾滾……采三人堅信,只要將7000名干部員工的創造力、積極性激發起來,發揮出智慧和潛在的能力,就能轉化為生產力,使采油三廠這艘巨艦順勢而為,穩產400萬噸步伐將勢不可擋。
“重上400萬”讓采三人“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也許,這就是每個采三人的采三夢。
這個夢可以實現。
這個夢應該實現。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