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寶勤
眼下正值采暖季,暖氣費收取又一次成為市民普遍關注的焦點。
“增加中間收費環節無異于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水費、電費一張卡能解決,暖氣費為啥不能?”隨著古城西安寒冬氣溫驟降,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關于建議供熱企業直接向用戶收取采暖費的提案》日漸升溫。2020年12月30日,記者在采訪提案者——省政協常委錢嘉時他這樣說。
2018年施行的《西安市集中供熱條例》中規定:尚未實行供熱一體化經營管理的,用戶應當向供熱設施管理單位交納熱費。錢嘉調研發現,在實際操作中,供熱企業單方規定,供暖費用收繳時需一次性收取采暖季的全額費用或按照供熱企業認可的供熱面積比例繳納,供暖結束后由供熱公司進行費用核算,對采暖費用統一退還或補繳。然而,由于供熱費面積認定不一致等問題,導致供熱企業與物業公司的各類糾紛,出現不能為小區群眾及時供暖的情況,嚴重影響百姓的生活質量,對政府公信力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提案列舉了2019年至2020年供熱季西安市供熱收費中出現的兩個問題。
首先,是供熱面積認定不一致的問題。錢嘉說,以西安明德熱力公司供熱片區為例,世家星城、高新第五季、長豐園、雙橋國際、巴黎公館、長安區智慧城等小區供暖季開始后一周內,還未開啟供暖。雁塔區長延堡街道辦工作人員表示,明德熱力公司單向制定了一條供熱規定,根據每個小區整體面積的不同情況,小區內總供熱面積不得低于某個百分比。按這個規定,長豐園1號整個小區的供熱面積不得低于小區面積的96%,這意味著只有4%的面積可以不開通供熱,而按未開通業主只繳納30%的基本熱費核算,該小區只有20戶不開通“名額”,但實際申請不供暖的業主達六七百戶。
其次,是巨額資金無力墊付的問題。以世家星城為例,熱力公司對小區的用暖收費模式變成了87%包干。按照往年的收費情況,只能達到86%的繳費能力,一個百分點物業公司就要貼補14萬元,物業公司無力承擔大于實際取暖面積的費用,導致用戶無法及時取暖。
錢嘉建議,西安供熱企業及相關部門設置供熱專項賬戶,由業主直接將費用交給供熱單位,供熱單位給予小區物業公司管道維護等相應服務費,從制度設計上杜絕供熱面積的認定不一致、影響終端用戶供暖等問題的發生。
記者了解到,西安市集中供熱實行經營許可前提下的市場化運營。西安市政府辦公廳接到提案后,組織西安市熱力公司和西安市城管局4名工作人員登門與錢嘉對接溝通,聽取意見建議,并就有關問題予以答復。
關于“供熱面積認定不一致,物業無力墊付巨額資金”的問題,提案回復認為,經查,該問題主要涉及明德熱力公司,西安市政府已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多次赴明德熱力公司及用戶小區協調處置,保障用戶盡快接通暖氣。組織召開供熱事宜專題會,要求明德熱力公司嚴格按照原市物價局《關于進一步明確城區集中供熱價格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規定執行;按照用戶小區實際繳費比例供暖,不得實行供熱包干制。此后,明德熱力公司對用戶按時供暖,未出現延遲供暖的問題。
關于“供熱企業直接向終端用戶收取費用”的問題,提案回復稱,西安市普遍實行“兩段式”供熱模式,即熱力公司將熱送到換熱站,跟物業結算熱費,換熱站及二次網至熱用戶的管理由小區物業負責。2018年新修訂實施的《西安市集中供熱條例》第二十五條做了明確規定:本市集中供熱推行熱源、供熱管網、換熱站一體化經營管理體制,由供熱企業負責統一維護和管理,將熱能直供終端用戶。西安市2019年開始試點直管到戶工作,要求各集中供熱企業按照不少于總供熱面積1%的比例進行試點,實施直管到戶的小區收費全部由供熱企業收取。2019年城區13家集中供熱企業,共完成直管到戶小區改造373個、供熱面積3266萬平方米。目前,西安市“三供一業”小區已全部實行供熱直管到戶,相關熱力公司已接管國有企業家屬院276家。
提案辦理聯系人、西安市政府工作人員史靜林表示:“下一步,西安市將加快推進供熱直管到戶工作,進一步規范供熱企業經營秩序,逐步實現供熱企業全部直管到戶,徹底取消物業公司收取供熱費用的中間環節。”
對于提案辦理及落實情況,錢嘉表示滿意。他說:“一是明德熱力公司的問題已經解決。二是由熱力公司直接收費問題牽扯修改現行《條例》,老舊小區熱費收取也存在諸多困難,對逐步實行供熱企業全部直管到戶的做法表示理解。采暖費收取事關百姓生活,今后還會繼續予以關注。”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