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我市印發《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進一步推動我市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
《方案》要求以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為核心,通過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范的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有力保障。加強排污口排查溯源、分類整治,嚴格進行監管,實現“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
目標到2023年底前,推進渭河西安段、石川河西安段、涇河西安段排污口整治;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渭河西安段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整治,建成科學規范的排污口監督管理制度體系。
入河排污口是指直接或通過管道、溝、渠等排污通道向環境水體排放污水的口門,是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
《方案》要求,開展排污口排查,精準溯源,全面排查摸清底數,建立責任主體清單。實施排污口分批分類規范化整治,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區域內設置的排污口,由各區縣、開發區或所屬生態環境部門依法采取責令拆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排污口拆除、關閉包括入河口門的永久封堵、相應排污通道沿線接口的封堵、管線內殘液殘渣等殘留物的清理,以及其他安全隱患的消除。排污口拆除后,應采取土方回填、植被修復等方式恢復河道岸線原貌。
同時,也將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入河排污口,強化城鎮雨洪排口管理手段,開展城鎮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的溯源治理,減少污水直排、溢流入河。建立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完善檔案管理,各區縣、開發區制定完善“一圖一單一表”,一圖即轄區入河排污口分布圖,能夠清晰體現出行政區劃、河流分布,入河排污口名稱、編碼、位置,排污單位等基本信息;一單即轄區排口總清單;一表即轄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信息調查表。(記者 閆珅 實習生 卜安冬)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