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長慶油田采油三廠圍繞發展目標,牢固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識,在轉變觀念中理清思路,在精細管理中找到出路,既抱“西瓜”也撿“芝麻”,做好提質增效“必答題”。
今年,采油三廠構建以生產環節為管理中心、以經營環節為監督中心的責任體系,推進生產、技術、經營的深度融合,深化對標補短板、強化“四精”提水平、合規運營上臺階,助推老油田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打好提質增效“戰役”是國有企業支撐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采油三廠將提質增效擺在打造“六個一流”(規模實力、經營業績、生產技術、管理水平、員工隊伍、品牌形象)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發展特點、所處階段以及面臨的突出問題,綜合制定“戰術”,精心描繪穩增長“作戰圖”。
郝坨梁采油作業區按照“先算后干、算贏再干、成本倒逼、效益優先”的原則,堅持“賬面對賬面”效果評價,成立提質增效工作小組和6個專項推進小組,從設備再制造、電力系統、運輸系統、機采系統、盤活閑置資產和人員等方面入手,制定六大類、17項措施,深入開展提質增效工作,全年預計控降733.6萬元,充分發揮預算價值引領和決策支持作用。在此基礎上,深化“一本賬管理、一體化統籌、全鏈條協同”成本對標機制,進行月度數據通報、對標,嚴肅產量、成本、效益等要素全過程、全方位推進與管控,廣泛開源,狠抓節流。
作為一線采油作業區產量支撐不可替代,效益貢獻更為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從慣性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從固有的管理方式中走出來,積極推動作業區重心由生產管理向經營效益轉變。這不僅是嚴峻形勢的倒逼,也是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中,一直以來,郝坨梁采油作業區本著“提質增效不以小而不為”的原則,不放過每一個增效環節,從管理層到操作層,從一線站點到機關后勤,從重大項目資金的使用到日常管理費用支出,無處不摳。通過提高單井產量,靠多產油讓效益更穩一些;關閉低產低效井或無效井,讓效益少流失一些;精細油井管理,在井下維修費上少投入一些;強化管理,在日常非生產費用上少支出一些;優化人力資源,在人工成本上控制更省一些等諸多措施,讓“創新驅動·精細管理”開展得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
思路在科學,措施定的再好,沒有執行力就是一句空話。為了堵住成本管理的“出血點”,郝坨梁采油作業區把提質增效擺在效益管理的重要位置。建立“源頭抓預算、過程抓控制、事中抓檢查、事后抓兌現”的成本督查機制,實時調整成本督查思路,重點對月度成本超支單位、超支項目督查,深入剖析超支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保障措施。完善《提質增效目標考核追責辦法》,將提質增效指標與年度預算指標捆綁下達,逐級分解,嚴格經營業績兌現,以此提高全體干部員工控降成本的積極性。
同時,各基層單位也全面投入抓細節、抓末端,及時將降本增效措施與自身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制定了自身的成本管控目標和辦法,從小處著眼、細處入手,引導員工把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的節約都當作一場“戰役”來看待。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重壓之下方能求得精細管理、創新創效之真經。精打細算、滴油歸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攻堅啃硬的采三人,從來都不畏懼壓力與挑戰,只要萬眾一心,苦干實干巧干,就一定能實現穩產增效的發展目標。(張小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