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報訊 “橋梓口買臘牛肉、興慶公園看牡丹……短暫體驗后,對6號線二期有了更多的期待。”64歲的市民王燕萍感嘆。12月25日上午,多位市民代表走進即將開通的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聽現場講解、賞新線風采,提前對車站裝修風格、智慧地鐵設施、工程建設亮點等進行探訪。記者也了解到,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已具備初期運營條件,將于近日通車運營。
試乘:站廳風格體現站點區域特色
為減少對已開通6號線一期正常運營的影響,當天的試乘活動由大唐西市站出發。記者跟隨市民代表進入車站站廳,熟悉的古典建筑屋脊結構形態,廳內赭石色的基礎色調,增添了厚重古樸的韻味。在主題文創展區,一組相對而立的電子屏幕絢麗奪目,屏幕上亭臺樓閣、燈火通明、游人如織,用動畫的方式再現盛唐時期“東西市、買東西”商業文化和市井風貌。
登上開往紡織城方向的列車,一座座嶄新的車站風格迥異,記者在安定門站看到,站臺頂部的管線未做過多覆蓋,輔以簡潔明快的燈帶,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半裸裝”風格,現代化的簡約設計下,兼顧了成本節約和運維便捷。
在交通大學興慶宮站站廳,氣勢恢宏的浮雕工藝文化墻讓人眼前一亮,遠景是經過風格化處理的“花萼相輝樓”與“勤政務本樓”,近景則是身著唐服的人群,或是騎馬或是步行,緩緩步入畫中,再現唐代千秋節的盛景;站廳另一側的文創展區,電子屏正播放著西安交大宣傳片,文字展板標有校訓、西遷精神,交大各個校區的標志建筑也通過剪影方式呈現于此,濃縮了站點區域特色。
設計:全線以“古今長安”為設計主題
“交通大學興慶宮站體現了地鐵6號線全線‘古今長安’的設計主題。”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建設分公司項目管理三中心業主代表李立介紹,“6號線二期工程采取功能優先、風格簡潔、明快大方的設計原則,分為重點站、特色站、標準站。剛剛經過的安定門就是特色站,鐘樓站、廣濟街站、萬壽南路站則作為重點裝修站,根據其文化屬性、地理位置等特點,做到和諧統一又各有千秋,準站裝修色彩以鐘樓為中心色彩赭石色,逐步向西南部漸變為科技藍色、向東部漸變為生態綠色。”
此外,市軌道集團還選取橋梓口、大差市等10座車站制作了“西安地鐵+西安故事”語音廣播,讓市民乘客在候車之余,能夠快速了解車站周邊標志性建筑、精準出行信息和歷史人文故事。
便捷:地鐵6號線全線單程運行時間約64分鐘
試乘活動的最后一站來到咸寧路站,在車站站長的帶領下,記者跟隨市民代表體驗了車站智慧票亭、智慧安檢等設備設施,實地感受6號線與3號線換乘方式后,不少市民代表直呼“太方便了”。在咸寧路站換乘時,6號線乘客只要乘上行電梯由站臺層到達站廳層,向東走至3號線站廳區域再下行,就可順利換乘3號線;3號線換乘6號線的乘客,則由3號線換乘通道下行至6號線站臺層即可完成換乘。
“看到各個站點都已做好準備,估計不會等太久了。”試乘體驗中,34歲的市民代表陸泰浩表達了對新線開通的盼望,家住灞柳二路的他因工作關系經常需要前往國際醫學中心,“記得6號線一期開通前,第一次去國際醫學中心,路也不熟,從郭杜那出發耗時快一個小時,一期開通后方便不少,這回二期一開通,時間更能節約不少,從家出發乘9號線只要兩站就能到紡織城站,再換乘6號線便可一站直達,幾乎實現零換乘,聽講解說到時候地鐵6號線全線單程運行時間約64分鐘。”
建設:有效保護文物 減少交通影響
據了解,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起于西北工業大學站(不含),線路沿勞動南路、西關正街、西大街、東大街、東關正街、咸寧路、紡織城正街、長樂東路至終點紡織城站,線路全長約19.5公里,設車站17座,均為地下站(其中換乘站6座),線路延續一期工程采用6B型列車,是西安地鐵線網中東西方向的骨干線。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建設分公司項目管理三中心副主任李建雄介紹,地鐵6號線二期線路穿越老城區,施工條件復雜、文物保護要求高,征地拆遷、管線遷改等控制性因素較多。全線穿越橋梁、隧道等建構筑物170余處,穿越護城河2次、浐河1次。在文物保護方面,吸收了既有線文物保護經驗,采用大埋深、側繞、盾構施工等方法,有效保護了文物安全。針對老城區管線遷改困難、道路資源緊張等困難,市軌道集團在鐘樓站采用半幅鋪蓋施工等措施,緩解了圍擋占道問題,首次在廣濟街站采用“暗挖”施工法,采取“先做頂,再做底”的技術措施,克服了眾多施工難題,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交通的影響。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馮曉瑞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