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光伏龍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蘇州大學在新型有機自組裝分子材料設計及晶硅-鈣鈦礦疊層器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
隆基綠能研發團隊負責人介紹,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具有非對稱結構的自組裝分子作為寬帶隙鈣鈦礦子電池的空穴選擇層。這種非對稱結構的自組裝分子與鈣鈦礦之間的強相互作用促進了高品質鈣鈦礦薄膜的沉積,并有效鈍化了埋底界面缺陷,顯著降低了表面界面非輻射復合水平。團隊成功實現開路電壓接近2.0伏,且認證效率高達34.6%的晶硅-鈣鈦礦串聯疊層電池。這項研究為新型材料的開發及進一步提升晶硅-鈣鈦礦疊層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方案。
前不久,隆基綠能聯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等研究團隊,通過采用給受體共軛策略,成功開發了一種具有開殼雙自由基的新型有機自組裝分子。該分子展現出優異的載流子傳輸能力、在實際工況下的優異結構穩定性以及卓越的組裝均勻性,使得基于該材料的鈣鈦礦電池在效率和穩定性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因其有望超越傳統單結電池的效率極限,是當前全球先進光伏技術研究的熱點。“作為下一代超高效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理論極限效率高達43%。”隆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科學家徐希翔說,在單晶硅技術越來越接近極限值的情況下,隆基綠能提前布局,探索疊層技術的更多可能。
2024年9月,隆基綠能疊層團隊在《科學》(Science)發表文章,將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提升到33.9%,首次從實驗上證明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了單結S-Q理論效率極限,具有里程碑意義。
至此,隆基綠能疊層團隊向全行業公開了團隊創造的3次世界紀錄,展現了針對重大關鍵問題協同創新攻關的校企合作模式,為構建中國疊層電池產、學、研、用良性生態貢獻了積極力量。
(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